乐安县人大 乐安县政协 繁體版 | ENGLISH | 无障碍浏览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工作 > 财政信息
关于乐安县2005年县级总预算执行情况和2006年县级总预算草案的报告((书面)
来源: 县政府办   发布时间:2006-04-19   点击次数:   字号:
 

——2006年4月17日在乐安县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县财政局局长  袁国平

各位代表:

  我受县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书面报告2005年县级总预算执行情况及2006年县级总预算草案,请予审议;2006年县级预算草案,请予审查批准。并请县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05年县级总预算和县级预算执行情况

  过去的一年,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全县广大干部群众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县委十一届四次会议和县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对财政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以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争先创优的工作思路,积极培植财源,做大做优财政“蛋糕”,强化预算管理,规范支出行为,提高支出效益,县乡财政状况逐步好转,预算执行情况良好,有力地推动了我县经济社会事业更快更好地发展。全年财政总收入5886万元,增长22.2%,是“十五”期间财政收入增幅最快的一年,按可比口径与2000年相比翻了一番多,年均增长19%;工商税收(含契税)占财政收入比重78.4%,比2000年提高了21个百分点;县本级财政收入占财政收入比重66%,比2000年提高了41个百分点;上级专项补助收入与2000年相比翻了两番。一般预算收入3972万元,增长18.3%。在财政收入增加并争取上级财政支持的基础上,2005年财政支出2.7亿元,为历史最高水平,是2000年的三倍,有力地保障了改革、发展、稳定的需要,开创了乐安财政工作的新局面。

  具体来说,我县2005年财政工作呈现出以下特点:

  ---培植财源税源,财政收入快速增长。2005年财政用于奖励和扶持企业发展的资金300万元,用于工业园区建设资金310万元,用于创税农业的发展资金300万元。全县各类企业实现税收2500万元,增幅达到36%,增收655万元,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达42%,比上年提高4个百分点;纳税上百万的企业个数6个,其中由于烤烟产业的发展,烟草企业上交税收866万元;客商企业纳税1242万元,增长37%,纳税上百万的客商企业个数4个,比上年翻了一番;工业园区实现税收532万元,增长21%;烟叶特产税276万元,增长34%。

  ---争资金争项目,发展投入稳步增长。2005年我县到位财政补助资金2.5亿元(其中财政部门争取资金近1.5亿元),比2004年增加0.5亿元,名列全市第一位。其中:基本建设项目资金3383万元,增长2.9倍;农业项目资金1063万元,增长21%;教育项目资金386万元,增长74%;抚恤社救项目资金919万元,增长13%;社会保障项目资金2716万元,增长13%;支援不发达地区项目资金1614万元,增长4%;补助收入1.4亿,增长17%。

  ---财力向基层倾斜,财政困难状况逐步缓解。一是乡镇负担减轻。2005年县对乡镇实施第四轮财政体制,乡镇上解任务只有476万元,比上年减轻了470万元,乡镇负担减轻了一半,其中对收支矛盾比较突出的牛田、招携、金竹、谷岗等四个乡镇实行补贴。二是基层运转得到较好保障。增加乡镇转移支付补助资金200万元,乡镇公用经费人均增加0.3万元;增加村级转移支付资金210万元,县财政追加42万元,加上税改村级管理费及村级附加,平均每个村委会达到4.5万元;综治大楼县财政配套12.5万元。三是消化旧欠工资。消化教师旧欠工资200万元,乡卫生院退休人员旧欠工资20万元,所需资金全部由县财政解决。

  ---落实涉农政策,农民受益大幅增加。一是严格执行中央税改政策,全面免除农业税,农民直接减负近1000万元,同时将良种补贴542万元及粮食直补资金602万元直接发放到农民手中;二是增加农村义务教育投入,对特困家庭学生实行“二免一补”。2005年向上级争取“两免一补”资金375万元、生均公用经费276万元、危房改造资金243万元、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项目资金55万元、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项目资金40万元。三是涉农收费更趋规范,违规收费的票据全部收回,尤其是农民反映强烈的农村建房收费问题得到进一步解决。

  ---关注弱势群体,社会保障力度增强。2005年拨付资金88万元,对下岗职工进行电脑、美容美发、厨师等免费职业培训800人次,增强他们再就业技能;发放下岗职工自谋职业小额担保贷款104笔,贷款金额208万元,贷款贴息23万元;拨付基本养老保险基金2390万元,确保了养老保险基金及时发放;加大失业保险基金征缴力度,征缴失业保险金超任务完成354万元;扩大医疗保险覆盖面,每年预算安排20多万元,主动承担乡镇退休人员基本医疗保险费率三点五个百分点;发放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776万元、农村社会救济317万元、自然灾害生活救助147万元;各项民政资金都及时足额地兑付到了优抚救济对象手中,没有发生拖欠、挪用现象,群众反映很好。

  ---支持重点建设,基础设施日益改善。2005年争取国债项目资金、以工代赈资金500万元、县财政安排120万元用于龙潭水库建设,保障了龙潭水库建设资金需求;县财政继续安排180万元资金解决焦乐公路的旧欠工程款;安排286万元资金完成了县城老城区主要街道油路铺设及新城区的排洪道、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

  ---推进财政改革,体制机制不断完善。一是“省直管县”试点成效显著,资金调度明显加快,财政调控能力明显加强。二是扩大部门综合预算改革面。在2004年对县直12个部门实行部门预算试点的基础上,扩大改革范围,2005年试点部门增加到26个。三是“乡财县管”全面铺开,乡镇财政收支更趋规范。四是“收支两条线”管理进一步落实。全县纳入财政专户管理的单位188个,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和罚没收入进入财政专户7721万元,与上年相比净增1032万元,增长15%,实现政府调控收入135万元。五是建立税收征管和争项目争资金激励机制,对增收超收的部门进行奖励。六是政府采购范围进一步扩大。2005年政府采购中心认真贯彻《政府采购法》,对全县行政事业单位公务用车实行定点加油,全县燃料费开支与上年相比,节约资金20多万元。全年共采购物资158批次,采购资金727万元,节约资金116万元,是上年节约额的两倍多。

  2005年全县财政收支预算的具体执行情况:

  县级总预算执行情况:

  2005年全县财政收入5886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106.4%,同比增收1070万元,增长22.2%,剔除取消农业税影响同口径增长46%。其中:上划中央税收1850万元,完成预算的103.1%,比上年增收439万元,增长31.1%;上划省级收入64万元,完成预算的128%,比上年增收18万元,增长39.1%;一般预算收入3972万元,完成预算的107.8%,增长18.2%,扣除农业税税收政策调整影响(农业税免征减收779万元),同比增长54%,主要项目预算执行情况是:
工商各税4282万元,完成预算的100%;农特税280万元,完成预算的120.2%;契税330万元,完成预算的150%;耕地占用税33万元;其他各项收入961万元,完成预算的120.7%。

  2005年全县一般预算支出为26950万元,占调整预算的83.3%,同比增支5134万元,增长23.5%。主要支出项目执行情况是:

  基本建设支出1176万元,完成预算的65.7%;科技支出(含科技三项费和科学支出)40万元,支农支出(含农业支出、林业支出、水利和气象支出)2426万元,教育支出5369万元,分别完成预算的95.2%、91%、83.6%,按同口径分别增长21.2%、36.4%、27.8%,均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8.7%的增幅,达到法定要求;文体广播事业费776万元,完成预算的86.1%;医疗卫生支出838万元,完成预算的64.3%;社会保障补助支出2834万元,完成预算的99.3%;行政管理费2440万元,完成预算的83.4%;公检法司支出1481万元,完成预算的87.2%。

  2005年全县一般预算收入3972万元,加上级补助收入25370万元、上年结余收入1534万元、调入资金231万元,一般预算收入总计31107万元。全县一般预算支出26950万元,加上解支出503万元,一般预算支出合计27453万元。收支相抵,年终滚存结余3654万元,其中:结转下年支出5399万元,净结余-1745万元(其中历年累计赤字1746万元,当年净结余1万元)。

  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2005年全县基金预算收入800万元,其中育林基金收入500万元,完成预算的171.2%;土地有偿使用收入300万元,完成预算的100%。

  2005年全县基金预算支出860万元,其中育林基金支出500万元,完成预算的92.8%;地方水利建设基金支出45万元,完成预算的100%;森林植被恢复费支出15万元,完成预算的100%;城市土地开发建设支出286万元,完成预算的100%;农业土地开发支出14万元,完成预算的100%。

  基金预算收入加上级补助收入99万元,基金收入总计899万元;本年基金支出860万元,收支相抵,年终结余39万元。

  县级预算执行情况:

  2005年县级财政收入3891万元,完成预算的101%,同比增长52%,增收1332万元。其中:县级一般预算收入2537万元,完成预算的101.3%,超收32万元。主要项目预算执行情况是:

  工商各税3141万元,完成预算的96.9%;契税312万元,完成预算的156%;耕地占用税31万;其他各项收入407万元,完成预算的99.8%。

  县级一般预算支出完成19376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78%,其中:科技支出40万元,完成预算的95.2%;支农支出2000万元,完成预算的89.2%;教育支出1187万元,完成预算的53 %;行政管理费1452万元,完成预算的75%;公检法司支出1481万元,完成预算的87.2%。

  2005年县级一般预算收入2537万元,加上级补助收入25370万元、乡镇上解收入488万元、上年结余收入1857万元、调入资金231万元,一般预算收入总计30483万元。县级一般预算支出19376万元,加补助下级支出6627万元、上解支出503万元,一般预算支出合计26506万元。收支相抵,年终滚存结余3977万元,其中:结转下年支出5399万元,净结余-1422万元(其中历年累计赤字1423万元,当年净结余1万元)。

  2005年预算任务的圆满完成和财政改革发展取得的成绩,是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依法监督和悉心指导的结果,是县政协民主监督和积极支持的结果,是全县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当前全县财政收入总量仍然较小,在全市的位置靠后;收支矛盾仍很突出,支出缺口很大,财政供给能力与社会事业发展对资金需求的差距较大;对上级的依存度较高,“造血”功能不足;县乡两级债务负担重,财政风险的防范能力较差;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偏低等等。我们将通过做大财政“蛋糕”、深化财政改革、规范财务管理等措施,促进我县财政状况进一步好转。

  二、2006年县级总预算和县级预算草案

  2006年预算安排和财政工作的指导思想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县委、县政府的部署,坚持以人为本,着眼“全民创业、富民兴县”战略,培植财源,做大做强财政“蛋糕”;落实“五个确保”,加大重点支出的保障力度;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让公共财政阳光照耀农村;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全面推行部门预算;加强财政监管,提高资金使用绩效,推进县域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为顺利实现“十一五”规划开好局、起好步。

  2006年全县财政增收因素主要有:客商企业上交税收逐步增加,如山高制药、义佳皮革、明化焦化、广信茧丝、展鹏塑胶及2005年南门工业园区新上的6个项目等工业企业税收增加较多;交通建设、城镇建设和房地产开发步伐加快,如戴坊-潭丘公路改造,乐安-金竹公路改造,原罐头食品厂、农机厂、家具厂房地产开发,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行政中心广场及周边建设等一批重点建设工程将增加税收;扩种烤烟面积,增加农特税收入;加强行政性收费以及罚没收入收缴力度,增加非税收入。但我们面临的减收因素也比较多,如:调高增值税、营业税、个人所得税起征点,资源型企业面临资源短缺,贫困县新办企业免征企业所得税,下岗再就业税收优惠政策,等等。

  2006年财政增支因素主要有:一是提高乡镇公用经费标准,还清教师及乡镇卫生院退休人员旧欠工资。二是新农村建设,主要是62个新农村示范点建设的配套资金。三是财政用于财源建设和公益事业投入进一步增加。如工业园区建设、新区四条城市主干道7条城市次干道及下水道工程建设等。四是乡镇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后人员安置支出。五是原721矿破产后社会化服务职能部门和人员移交地方新增支出。

  综合上述因素,依据我县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合理安排财政收入,优先保工资、保运转和保三项法定支出,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我们编制了2006年县级总预算和县级预算草案。

  2006年县级总预算:

  2006年全县财政总收入预算安排7370万元,比上年执行数增长25.2%,增加1484万元,其中:中央收入2265万元,比上年执行数增长22.4%,增加415万元;省级收入71万元,比上年执行数增长11.3%,增加7万元;地方收入5034万元,比上年执行数增长26.7%,增加1062万元。主要收入项目的安排情况是:

  工商各税5458万元,农特税304万元,契税371万元,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1128万元,其他各项收入109万元。

  上述一般预算收入加上级补助收入12699万元,减去上解支出978万元,2006年全县当年可安排的财力为16755万元,按照预算收支平衡的原则,2006年全县一般预算支出安排16755万元,比2005年预算增加2819万元,增长20.2%。主要支出项目是:

  科技支出33万元,比上年预算增长26.9%;支农支出992万元,增长11.5%;教育支出4821万元,增长17.7%;文体广播事业费546万元,增长29.1%;卫生医疗支出900万元,增长33.6%;社会保障支出109万元,增长13.8%;行政管理费1947万元,增长13.9%;公检法司支出1066万元,增长11.1%。

  以上是县代编预算,乡镇预算应由各乡镇依据《预算法》,本着收支平衡的原则进行编制,报经当地人民代表大会审议批准后,由县财政局汇总,并报县人大常委会备案。

  2006年县级预算:

  2006年县级总收入安排5069万元,比上年执行数增长30.3%,增加1178万元,占全县财政收入的68.8%。其中:中央收入1667万元,比上年执行数增长27.1%,增加356万元;省级收入50万元,比上年执行数增长16.3%,增加7万元;地方收入3352万元,比上年执行数增长32.1%,增加815万元。主要收入项目安排情况是:

  工商各税4121万元,契税345万元,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505万元,其他各项收入98万元。

  县级一般预算收入加上级补助收入12699万元、乡镇结算上解3457万元、乡镇体制上解收入467万元,减去上解支出978万元、补助乡镇支出6301万元后,县级可用财力为12696万元,比上年增加4850万元,财力增长的主要因素是乡镇教师工资结算上解。2006年县级一般预算支出安排12696万元, 县级预算收支平衡,主要支出项目是:

  科技支出33万元,比上年预算增长26.9%;支农支出540万元,增长12%;教育支出4500万元,增长9.8%;文体广播事业费274万元,增长34.8%;卫生医疗支出593万元,增长59.1%;社会保障支出109万元,增长13.8%;行政管理费1153万元,增长28.7%;公检法司支出1066万元,增长11%。

  三、拓展思路,创新举措,确保完成2006年预算任务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的财政工作,对今后五年我县经济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将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落实县委十一届六次全会和本次人代会对今年及“十一五”规划的各项工作提出的目标和要求,促进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努力完成全年各项财政工作任务。

  (一)筹集资金,增加投入,夯实经济发展基础

  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以工业化为核心,以招商引资为总抓手,加大经济建设投入,加快财源建设步伐,做大财政“蛋糕”,为“富民兴县”提供坚实的财力保障。

  ---加大招商引资投入。2006年财政预算安排招商引资专项经费90万元,想方设法引进技术先进、关联度高、带动力强、财税贡献大的项目。

  ---加大工业发展投入。工业园区是经济发展的增长极,也是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产业集聚的重要平台。2006年财政预算安排800万元用于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主要用于南门工业小区二期开发的“五通一平”;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继续用足用好各项财税优惠政策,2006年县财政安排410万元用于企业纳税奖励,激励客商企业在乐安继续扩大规模,提高税收贡献率,提升工业园区集聚能力,促进开放型经济迈上新台阶。

  ---加大基础设施投入。重点通过向上争项目争资金,增加基础设施投入,如道路交通、农田水利、城镇建设等,改善我县经济发展硬环境。

  ---加大农业和农村的投入。继续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落实中央和省里出台的“三高于、三不变、三强化、三增加、三加快”的支农政策,加大农业、农村的投入,一是重点发展烤烟、蚕桑、蘑菇、木竹等农民增收、财政增长的产业,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和农产品结构,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二是抓好62个新农村示范点的建设,财政安排100万元支援新农村建设,改善示范点的生产生活条件。

  (二)统筹兼顾,强化保障,促进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目标, 2006年我县财政将从多方面入手,让广大人民群众分享改革发展成果,沐浴公共财政阳光。

  ---加大教育投入,大力发展教育事业。2006年开始将乡镇教师工资和学校公用经费列入县本级预算,调动农村中小学教师积极性;预算安排200万元还清以前年度拖欠的教师工资;积极向上争取学校危房改造和课桌椅添置资金,改善办学条件;认真落实“一费制”和“两免一补”政策,努力保障贫困学生受教育的权利,提高全民文化素质。

  ---加大乡镇转移支付力度,缓解乡镇财政困难。2006年县本级财政将按乡镇在职干部人均2500元的标准增加乡镇公用经费补助200万元,加上省财政每乡镇增加补助10万元(按合并前乡镇个数)和体制内人均公用经费补助1000元,乡镇干部年人均公用经费标准将达到6000元左右,基本能确保乡镇机构正常运转。

  ---支持扩大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全面落实小额担保贷款、免费培训和税费减免等优惠政策,拓宽就业渠道,创造就业机会,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落实乡镇事业单位分流人员社保、医保和生活费,确保分流人员人心稳定、生活有保障。

  (三)加快改革,优化服务,不断提高财政工作水平。

  ---探索财政支付方式改革。2006年将抽调人员开展农村特困群众生活补助和“两免一补”资金社会化发放的可行性调研,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开展委托银行发放,资金直接到人的试点,避免截留挪用。同时还将着手准备县会计集中核算向国库集中支付转轨,财政资金直接支付给施工单位或货物(服务)供应商,减少中转环节,提高资金运转效率。

  ---全面推行部门预算。结合县直单位工作职能、业务发展趋势,综合各部门各单位预算内和预算外两种资源、两块财力,编制部门综合预算。预算内拨款确保人员工资,预算外安排保留津贴和剩余奖金、医保基金单位负担部分、公用经费和项目经费,预算外安排不足部分由预算内拨款安排,确保人员工资和机关正常运转经费。公用经费实行定员定额制,项目经费根据事业发展需要酌情安排。

  ---提升干部队伍素质。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是财政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全体财政干部要以提高素质、优化结构、改进作风和增强团结为重点,坚持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服务为本的工作作风,全面落实“八项服务承诺”,树立改革创新的工作锐气和建功立业的工作追求,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和饱满的工作热情,在财政工作岗位上不断做出新的贡献。

  各位代表,乐安经济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这对财政工作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我们一定要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抢抓机遇、应对挑战、坚定信心、与时俱进、奋发图强、扎实工作,为圆满完成全年财政预算任务,为振兴乐安而不懈努力!

 


 

 
返回首页】 【打印】 【关闭
关于我们| 版权说明| 使用帮助| 常见问题| 隐私保护| 不良信息举报
主办:中共乐安县委 乐安县人民政府 承办:乐安县政务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WWW.www.bjqxc168.com 赣ICP备07006551号
E_mail:999lax@jxfz.gov.cn 联系电话:0794-657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