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安县人大 乐安县政协 繁體版 | ENGLISH | 无障碍浏览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工作 > 财政信息
关于乐安县2007年县级总预算执行情况和2008年县级总预算草案的报告((书面)
来源: 县政府办   发布时间:2008-02-29   点击次数:   字号:
 


——2008年2月24日在乐安县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县财政局局长  袁国平

 

各位代表:
    我受县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书面报告2007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08年财政预算(草案),请审议,并请县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07年县级总预算和县级预算执行情况
    2007年,全县财税部门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指导下,深入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县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财税目标任务和“赶超发展”战略,加快财源建设,努力增收节支,强化财政管理,深化财政改革,全县财政收入保持了持续稳定快速增长,财政总收入首次突破“亿元”大关,并顺利实现“两年翻番”的目标,财政支出的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连续三年增支近亿元,有力地支持了我县的改革、发展和稳定,积极推进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县乡财政状况逐步好转,预算执行情况良好,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2007年,全县财税部门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紧紧围绕“赶超发展、提速进位”的战略目标,注重生财聚财,注重开源挖潜,注重统筹协调,全县财政总收入在上年高增幅的基础上再次大幅增长,首次突破亿元大关,总量达到13159万元,同比增长46.4%;地方财政收入9336万元,同比增长50.3%。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分别是2005年的2.24倍、2.35倍,实现了财政收入“两年翻番”的目标。
    ---收入质量明显提升。以税收比重提高2.4个百分点为重要标志,收入结构跃上一个新水平。2007年,全县财政收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为7.7%,同比提高1.6个百分点。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为81%,同比提高2.4个百分点。县本级财政收入完成9444万元,占全县财政收入的比重为71.8%,同比提高0.9个百分点。企业上缴税金达5963万元,同比增长41.1%,其中:客商企业税收完成3329万元,同比增长54.4%,纳税超百万元的客商企业12家,比上年增加4家。
    ---争取资金硕果累累。2007年全县跑项目争资金硕果累累,再攀新高,实际到位财政补助资金3.8亿元,比上年增加0.8亿元,增长26.7%,总量连续三年位居全市第一,其中财政部门争取上级资金1.9亿,增长28.3%。
    ---支出结构不断优化。坚持“保工资、保运转、保重点”的原则,进一步健全公共财政体制,调整优化支出结构,提高财政保障水平。一是确保了增资、津补贴政策兑现,累计兑现行政事业单位工资改革和规范公务员津补贴政策资金4290万元。二是严格控制和压缩一般性开支,支持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进一步扩大了社会保障覆盖面,提高低保人员的保障标准,努力做到应保尽保。三是认真落实“科教兴县”战略,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入,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2007年全县教育投入资金达8655万元,同比增长33%,促进全县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四是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围绕“三改四普及”,以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发展为重点,坚持争取省市补助与县级投入并举,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投入资金1200余万元。五是努力建设“两区”。2007年支持工业园区建设资金2590万元(基础设施建设资金2003万元,企业技改资金587万元),工业园区当年实现税收2300万元,比上年增长110.6%;支持城市建设资金3270万元,重点用于西片新区、工业大道、商贸南大道、商贸北大道、万联广场、育才路、森林公园建设等,加强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了城市建设水平,改善了县城人居环境。
    ---民生投入继续加大。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关注民生、保障民生和改善民生放在重要位置,积极构建和谐乐安。一是认真落实财政补贴政策,兑付惠农补贴资金2544万元,其中:良种补贴536万元、粮食直补718万元、农业生产资料综合直补1189万元、农机购置补贴76万元、能繁母猪补助和保险25万元等,促进了农业生产和农村稳定。二是统筹城乡教育发展,改善农村中小学教学条件和落实教育惠民政策,投入资金1967万元,其中:213万元“一免一补”资金用于免去13283人教科书费、补助3586人寄宿生生活费;163万元用于资助贫困大学生114人、贫困高中生612人、职业中学国家奖学金763人;325万元用于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160万元用于中小学远程教育及教学仪器等设备购置;1106万元用于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及生均公用经费。三是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增加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经费,将农村低保补差标准月人均提高5元,达到30元,拨付资金279万元;增加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经费,拨付资金871万元;建立了农村五保供养制度,投入资金353万元,把全县1668名五保对象纳入财政供养范围,基本实现了“老有所养”,解决了五保户吃、穿、住、医、葬等方面的基本需要;支持就业再就业工作,拨付就业补助资金640万元、小额贷款担保基金100万元、小额贷款贴息72万元,缓解了城乡人民就业难的问题;建立统筹城乡困难群众的医疗救助体系,拨付城市困难群众大病医疗救助278万元、农村困难群众大病医疗救助309万元;投入115万元推进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投入254万元用于乡镇(街道)卫生院建设和医疗设备更新,进一步提高了基层卫生院医疗水平。四是提高基层政法部门经费保障水平,确保政法部门保障经费按标准足额到位。
    ---财政管理成效显著。一是全面推进政府收支分类改革。2007年全县行政事业单位全面实行新的政府收支科目,使预算收支更加明细、准确、直观。二是深化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本着先试点后推广的原则,逐步扩大国库集中收付改革范围,县发改委、法院、水利局、卫生监督所等72个单位纳入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占全部预算单位的56.8%,此项改革走在全市的前列。三是实施新的非税收入管理办法,县直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更加科学,预算收支项目更加细化,部门间贫富差距更加缩小,“削峰填谷”的效果更加明显。四是将国有土地出让金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国有土地收支管理科学、规范、有序。
    2007年全县财政收支预算执行情况:
    (一)县级总预算执行情况
    2007年全县财政收入完成13159万元,占预算的124.1%,同比增收4171万元,增长46.4%,高于全市平均增幅。财政总收入中上划中央税收3617万元,完成预算的103.8%,比上年增收966万元,增长36.4%;上划省级收入206万元,完成预算的173.1%,比上年增收80万元,增长63.5%;一般预算收入9336万元,完成预算的133.4%,比上年增收3125万元,增长50.3%,比全市平均增幅高5.6个百分点。一般预算收入主要项目的预算执行情况是:
    税收收入完成6836万元,占预算的129.2%,增长59.4%,其中:增值税701万元,完成预算的105.4%,增长33.8%;营业税2492万元,完成预算的104%,增长31.9%;企业所得税403万元,完成预算的106.1%,增长19.3%;个人所得税607万元,完成预算的98.9%,增长58.1%。非税收入完成2500万元,占预算的146.1%,增长30.1%,其中:行政性收费收入1169万元,增长56.5%;罚没收入973万元,增长3.2%;专项收入248万元,增长43.4%。
    2007年全县一般预算支出为47376万元(不含基金支出和未列入预算的非税收入支出),完成年初预算数的152.3%,比上年增加9970万元,增长26.7%。主要支出项目的执行情况是:
    一般公共服务支出6234万元,增长32.7%;公共安全支出2704万元,增长30.1%;教育支出8655万元,增长33%;科学技术支出63万元,增长31.3%;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9265万元,增长42.1%;医疗卫生支出2780万元,增长91.7%;城乡社区事务支出1990万元,增长49.6%;农林水事务支出9997万元,增长32%。科技支出、支农支出(含农业支出、林业支出、水利和气象支出)、教育支出按同口径分别增长31.3%、32%和33%,均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30%的增幅,达到法定要求。
    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2007年全县基金预算收入实现10960万元,同比增收9917万元,增收因素主要是将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收入全部缴入国库管理。其中:育林基金收入530万元,同比减收14万元;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收入10044万元,同比增收9672万元。
    2007年全县基金预算支出完成11124万元,增支10314万元。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支出10354万元,增支10134万元;育林基金支出470万元,增支122万元。
    (二)县级预算执行情况
    2007年县级财政收入完成9444万元,占预算的122.9%,同比增长48.2%,增收3017万元,其中:县级一般预算收入6464万元,完成预算的133%。一般预算收入主要项目的预算执行情况是:
    税收收入完成5278万元,占预算的130%,其中:增值税525万元,增长51.3%;营业税2048万元,增长34%;企业所得税399万元,增长20.2%;个人所得税419万元,增长68.3%。非税收入完成1186万元,占预算的147.9%,其中:行政性收费收入68万元,下降55.8%;罚没收入954万元,增长4%;专项收入216万元,增长39.4%。
    县级一般预算支出完成41675万元(不含基金支出和未列入预算的非税收入支出),完成年初预算数的158.8%,比上年增加8915万元,增长27.2%。主要支出项目的执行情况是:
    一般公共服务支出4394万元,增长26%;公共安全支出2685万元,增长29.1%;教育支出8655万元,增长33%;科学技术支出63万元,增长31.3%;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9009万元,增长43.8%;医疗卫生支出2180万元,增长108.2%;城乡社区事务支出1990万元,增长49.6%;农林水事务支出7565万元,增长36%。科技支出、支农支出(含农业支出、林业支出、水利和气象支出)、教育支出按同口径分别增长31.3%、36%和33%,均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30%的增幅,达到法定要求。
    以上数字是预算收支执行数,决算编制完成后还会有些变动,届时再向县人大常委会报告。
    2007年全县财政运行总体情况较好,财政收入总量扩大,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进一步提高,但一些矛盾和问题仍然较为突出:一是财政收入结构仍然不够合理,工商税收比重仍然比较低,收入与可用财力不能同步增长,财政支持经济发展能力还比较有限;二是财政支出压力较大,人员工资、津贴补贴、民生工程、社会保障及其它各项刚性支出增长较快,收支矛盾仍较突出;三是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许多亟待加强的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保障力度还不够。上述问题表明,深化财政管理与改革的任务还相当艰巨,今后我们将积极采取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08年县级总预算和县级预算草案
    2008年是我县全面推进“赶超发展”战略的关键之年,也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重要一年,做好今年的财税工作,争取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根据省财政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我县实际,2008年全县财政工作的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围绕全县“赶超发展”总体发展思路,发挥财政资金导向作用,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坚持依法治税,创新征管方式,做到应收尽收,保持财政收入的较快增长,收入质量进一步提高;完善公共财政体制,着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坚持勤俭节约,优化支出结构,集中财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量入为出,依法行政,完善管理,确保实现财政收支平衡。
    综合上述指导思想,依据我县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合理安排财政收支,我们编制了2008年县级总预算和县级预算草案。
    (一)2008年县级总预算
    1、一般预算收支安排情况
    2008年全县财政总收入预算安排17600万元, 比2007年执行数增长33.7%,财政总收入奋斗目标为19000万元,比上年完成数增长44.4%。一般预算收入安排11203万元,比上年执行数增长20%。
    2008年全县一般预算收入11203万元,加上级补助收入18534万元,减去上解支出1818万元,2008年全县可安排的财力为27919万元,按照预算收支平衡的原则,2008年全县一般预算支出安排27919万元,比2007年预算增加8390万元,增长43%,预算收支平衡。主要支出项目的安排情况是:
    一般公共服务4307万元,增长27.3%;公共安全1974万元,增长139.5%;教育7293万元,增长18.7%;科学技术55万元,与上年持平;文化体育与传媒323万元,增长16.2%;社会保障和就业1104万元,增长6.6%;医疗卫生1418万元,增长23.8%;环境保护71万元,增长355.1%;城乡社区事务609万元,增长159.5%;农林水事务2794万元,增长14.9%;交通运输318万元,增长26.2%;工业商业金融等事务1921万元,增长5.5%;其他各项支出5732万元,增长200.1%。
  2、基金预算收支安排情况
  2008年全县基金预算收入安排1388万元。其中:养路费收入38万元,公路客货运附加费收入48万元,散装水泥专项资金收入8万元,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收入12万元,地方教育附加收入46万元,育林基金收入234万元,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收入2万元,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收入1000万元。
  2008年全县基金预算支出安排1388万元,基金预算收支平衡。基金预算支出项目是:地方教育附加支出46万元,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支出 2万元,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支出1000万元,养路费支出38万元,公路客货运附加费支出48万元,育林基金支出234万元,散装水泥专项资金支出8万元,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支出12万元。
  以上是县代编预算,乡镇预算应由各乡镇依据《预算法》,本着收支平衡的原则进行编制,报经当地人民代表大会审议批准后,由县财政局汇总,并报县人大常委会备案。
    (二)2008年县级预算
    1、一般预算收支安排情况
    2008年全县财政总收入预算安排12320万元, 比2007年执行数增长30.5%。县级一般预算收入预算安排7756万元,比2007年执行数增长20%。
    县级一般预算收入7756万元,加上各项补助收入18534万元、乡镇上解收入1711万元,减去上解支出1818万元、补助乡镇支出3594万元,2008年县级预算财力为22589万元,支出预算安排22589万元,比上年增长53.9%,预算收支平衡。主要支出项目的安排情况是:
  一般公共服务2856万元,增长31.2%;公共安全1974万元,增长139.5%;教育7171万元,增长19.1%;科学技术55万元,与上年持平;文化体育与传媒216万元,增长25%;社会保障和就业871万元,增长15.1%;医疗卫生1184万元,增长60.7%;环境保护71万元,增长355.1%;城乡社区事务609万元,增长159.5%;农林水事务1262万元,增长17.4%;交通运输318万元,增长99.1%;工业商业金融等事务1921万元,增长5.5%;其他各项支出4081万元,增长339.9%。
2.基金预算收支安排情况
  2008年全县基金预算收入安排1388万元。其中:养路费收入38万元,公路客货运附加费收入48万元,散装水泥专项资金收入8万元,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收入12万元,地方教育附加收入46万元,育林基金收入234万元,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收入2万元,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收入1000万元。
2008年全县基金预算支出安排1388万元,基金预算收支平衡。基金预算支出项目是:地方教育附加支出46万元,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支出 2万元,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支出1000万元,养路费支出38万元,公路客货运附加费支出48万元,育林基金支出234万元,散装水泥专项资金支出8万元,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支出12万元。
    (三)县交通局、统计局部门预算收支情况
    按照县人大常委会的要求,今年重点审核县交通局、统计局部门预算草案。
    县交通局2008年部门预算收支安排的主要情况是:1.收入预算209.1万元。其中,经费拨款56.99万元,罚没收入36.8万元,纳入预算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115.31万元。2.支出预算209.1万元。按支出项目情况是:基本支出208.1万元,包括工资福利支出156.75万元、日常公用支出38.4万元、对个人和家庭补助支出12.95万元,项目支出1万元。按支出功能科目情况是:公路水路运输209.1万元。
县统计局2008年部门预算收支安排的主要情况是:1.收入预算46.29万元。其中,经费拨款46.29万元。2.支出预算46.29万元。按支出项目情况是:基本支出31.29万元,包括工资福利支出21.94万元、日常公用支出6万元、对个人和家庭补助支出3.35万元,项目支出15万元。按支出功能科目情况是:统计信息事务46.29万元。
    具体的收支情况见2008年乐安县交通局、统计局部门预算,请审议。
    三、扬鞭奋进,赶超发展,确保完成2008年预算任务
    2008年全县财税部门要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发挥职能作用,努力促进经济发展,狠抓增收节支,推进财税改革,确保当年预算任务的圆满完成。为了实现上述目标,要重点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发挥财政资金政策导向作用,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1、主攻工业,壮大支柱产业
    财政增长关键在工业,工业发展主要靠工业园区。按照把工业园区建设成为招商引资的载体、对外开放的窗口、加快发展的平台的要求,增加工业投入,建设工业园区,发展园区经济。
    ——增加工业投入。一是激活民间资金增加投入。我县民营经济发展较慢,工业企业规模较小,税收贡献率低,居民创业热情不高,民间资金沉淀较多。为鼓励民间资金转变为企业资本,我县出台了一系列的鼓励全民创业措施,如:当地民营工业企业同等享受客商工业企业待遇;鼓励干部走出机关,下海创业,五年内保编制、保岗位、保基本工资等,营造一个良好的全民创业机制和创业环境,激活民间资金,力争引导民间资金1亿元转为工业项目投资。二是财政投入带动其他资本投入。今年政府预算安排工业发展专项资金1100万元,企业技改奖励500万元,带动其他资本投入到工业领域。三是改善银企关系,增加银行贷款投入。根据各商业银行的存贷资金比例调整财政性存款的分布,贷款比例高的银行所得的财政性存款比例就高,从而激励银行发放贷款的积极性,促使银行增加对地方工业企业贷款力度。
    ——建设工业园区。一是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以完善前坪工业小区为重点,全面完成工业大道、南环路及中小企业创业园等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建设,新建标准厂房2万平方米,新增工业用地500亩。二是加快培育产业集群。立足发挥好中小企业创业园的孵化功能,吸引更多具有科技含量、产品附加值高、创税环保、劳动密集型企业向园区集中,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循环经济之路,确保年内引进固定资产投资1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50个,入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30家;大力扶持昌达金属、鸿杰豪服饰、山高制药、广信茧丝、祐丰电子、广雅食品、鹏鑫食品、华辉实业、义佳皮革、黑金炭素等10家重点骨干企业,促进重点企业管理上水平、产销上规模、效益上台阶,培育和壮大纺织服装、机械电子、金属加工、食品加工、木竹加工、医药化工等六大产业集群,实现园区税收收入翻一番的目标。
    2、打造总部经济,大力发展物流业
    依托贫困县政策优势,加大对物流企业的支持力度,吸引更多的物流企业落户乐安,组建一批拥有1000吨运力以上的物流企业。建立跨省、跨市紧密型物流网络,形成机构总部在乐安、税金交纳在乐安、运输经营在全国的“总部经济”模式,力争2008年物流税收有新的突破。
    3、支持城区建设,努力提升承载能力
    继续加大对城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争城区面积扩大到8平方公里以上,城区人口增加到7.6万人,新增公共绿化面积3万平方米,大力改善县城基础设施环境,为全县人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条件,从而更好地吸引外来资金到乐安投资兴业,激发本地资金投入到经济和社会事业。
    4、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升产业税收贡献率。结合新农村建设和国家对农村一系列的惠农政策,加大扶持力度,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重点发展烤烟2.4万亩、蚕桑1.7万亩、食用菌50万平方米三大支柱产业,拉长产业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增加农业产业的税收贡献率,努力实现农民增收、企业发展、财政增长的共赢目标。
    (二)依法治税理财,确保财政收入稳定增长。
    保持财政收入持续快速增长,不断增加财力,是财税部门的首要任务。坚持早抓、勤抓、严抓,特别要在建立收入稳定增长机制上狠下功夫。一是完善“两个比重”考核奖惩机制,优化财政收入结构。要加强对“两个比重”的考核,促进加强税收管理、提高收入质量,推动财政收入增长由注重规模增加向总量、质量“双提高”转变。二是健全收入分析督导机制,层层分解收入计划,落实收入责任制,依法加强税收征管,健全协税护税网络,加强监督考核,提高税源监控能力,健全旬、月、季收入分析制度,强化财源大户分析作用,动态反映税源变化情况,及时发现问题采取对策,坚持按进度均衡入库,确保财政收入持续稳定增长。三是完善非税收入征管机制,规范非税收入管理。要严格落实“收支两条线”规定,依法加强非税收入征管,凡以经济效益为主要目标的国有资源开发和国有资产使用,都要推行有偿使用和转让制度,确保各类收入应收尽收。
    (三)注重民生投入,完善社保体系
    围绕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进一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关注群众生活,加大民生投入,不断提高公共财政保障能力。一是要确保工资发放。继续把保工资放在财政预算安排的首位,并做到足额拨付。二是要关注弱势群体。要进一步扩大低保覆盖面,解决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问题;要逐步建立大病保障制度,完善医疗保障体系,全面落实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推进低保居民医保工作,让困难群众“病有所医”;要认真落实“补助贫困寄宿生”政策,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收课本费、学杂费,确保义务教育学生入学;要改进和完善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贴息工作,促进再就业;要逐步建立困难居民住房保障制度,推进廉租房、经济适用房保障工作,使困难群众居有定所;要加大社会救助投入,逐步建立财政预算、上级补助、社会捐赠“三位一体”的筹资体系,加大对特困群体和突发性事件的救助力度,努力提高财政对弱势群体的保障水平。
    (四)加大“三农”投入,促进新农村建设。
    按照全县农村工作总体部署,制定并实施具体的工作规划,创新分配机制,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稳定农业基础地位;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实现农民多渠道增收;落实各项扶持政策,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农村五保户供养制度;完善扶贫机制,加快改善贫困农民生产、生活条件;足额拨付配套资金,落实好城乡义务教育免费和义务教育、高中教育及职业学校阶段贫困生的资助政策;逐步增加政府土地出让金返还中用于土地复垦、整理和失地农民养老保险的比例,切实保护失地农民利益;认真落实粮食直接补贴、种粮农民生产资料增支补贴、农业良种补贴等政策,让农民得到更多的实惠;改革财政涉农补贴发放方式,将各项涉农补贴实行“一卡通”发放,确保落实到农民手中,全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五) 深化财税改革,提高财税监管质量。
    进一步规范部门预算编制,建立公用经费定额标准,提高预算编制的完整性和科学性。全面推进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实行国库集中收付的范围扩大到县直所有单位。参照省、市有关文件精神,出台“行政事业单位差旅费管理办法”和“会议费管理办法”。深化政府采购工作,大力推行招标采购,规范采购秩序,提高采购效益。不断完善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工作,保持收入分配秩序的稳定。加快推进“金财工程”建设,充分发挥网络平台优势,采取多种方式推进信息技术与财政核心业务的融合,通过集中整合收支信息资源,为领导决策提供更加完整、详实、准确的数据资料,全面提高全县财税信息化管理水平。建立项目资金绩效考评机制,对专项资金实行全过程的监督和管理,防范财政风险,确保财政经济平稳运行。
    各位代表,2008年财税工作任务光荣而艰巨,我们要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县人大的监督和县政协的指导下,围绕全县财税工作目标,开拓创新,锐意进取,求真务实,扎实工作,为建设经济繁荣、环境友好、和谐富裕的乐安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返回首页】 【打印】 【关闭
关于我们| 版权说明| 使用帮助| 常见问题| 隐私保护| 不良信息举报
主办:中共乐安县委 乐安县人民政府 承办:乐安县政务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WWW.www.bjqxc168.com 赣ICP备07006551号
E_mail:999lax@jxfz.gov.cn 联系电话:0794-657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