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乐安县2008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09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书面) |
|
来源:
县财政局
发布时间:2009-02-10 点击次数:
字号:【大 中 小】
|
|
|
---2009年2月6日在乐安县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县财政局局长 袁国平 各位代表: 我受县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书面报告2008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09年财政预算(草案),请审议,并请县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关于2008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08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指导下,经过全县人民的共同努力,克服了冰冻灾害及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保持了全县经济持续健康较快发展。在此基础上,全县财政收入稳定增长,财政支出再创新高,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财政改革不断深入,财政收支预算执行情况良好,全面完成了县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工作目标任务。 (一)全县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08年全县财政收入完成16366万元,占调整预算的105.9%,同比增收3207万元,增长24.4%。财政总收入中上划中央收入4079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3.3%,比上年增收462万元,增长12.8%;上划省级收入237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93.3%,比上年增收31万元,增长15%;一般预算收入12100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7.3%,比上年增收2714万元,增长29.1%,略高于全市平均增幅。一般预算收入主要 项目的预算执行情况是: 税收收入完成9104万元,占调整预算的106.1%,增长33.2%,其中:增值税740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1.9%,增长5.6%;营业税2743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94.7%,增长10.1%;企业所得税609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21.8%,增长51.1%;个人所得税631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92.8%,增长4%。非税收入完成2946万元,占调整预算的110.3%,增长17.8%,其中:行政性收费收入1331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92.2%,增长13.9%;罚没收入603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69.4%,下降38%;专项收入328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0.6%,增长32.3%。 2008年全县一般预算支出为63166万元(不含基金支出和未列入预算的非税收入支出),比上年增加15790万元,增长33.3%。主要支出项目的执行情况是: 一般公共服务支出6952万元,增长11.5%;公共安全支出3291万元,增长21.7%;教育支出12002万元,增长38.7%;科学技术支出84万元,增长33.3%;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1005万元,增长53.4%;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3397万元,增长44.6%;医疗卫生支出5654万元,增长103.4%;环境保护支出1593万元,增长561%;农林水事务支出13559万元,增长35.6%。科技支出、支农支出(含农业支出、林业支出、水利和气象支出)、教育支出按同口径分别增长33.3%、35.6%和38.7%,均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32%的增幅,达到法定要求。 全县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2008年全县基金预算收入实现5568万元,同比减收5392万元,减收主要因素是受金融危机影响,房地产市场低迷,国有土地使用权交易萎缩,土地出让金收入大幅下滑。其中:育林基金收入1050万元,同比增收520万元;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收入4278万元,同比减收5766万元。 2008年全县基金预算支出完成6544万元,减支4580万元。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支出4001万元,减支6193万元;育林基金支出592万元,增支122万元。 (二)县级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08年县级财政收入完成10827万元,占调整预算的101.4%,同比增长14.6%,增收1383万元,其中:县级一般预算收入7755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7.6%,同比增长20%,增收1291万元。一般预算收入主要项目的预算执行情况是: 税收收入完成6511万元,占调整预算的102.6%,增长17.7%,其中:增值税526万元,与上年持平;营业税1942万元,下降5.2%;企业所得税536万元,增长34.3%;个人所得税327万元,下降22%。非税收入完成1244万元,占调整预算的106.9%,增长4.9%,其中:行政性收费收入120万元,增长76.5%;罚没收入559万元,下降41.4%;专项收入328万元,增长51.9%。 县级一般预算支出完成57188万元(不含基金支出和未列入预算的非税收入支出),比上年增加15513万元,增长37.2%。主要支出项目的执行情况是: 一般公共服务支出5144万元,增长17.1%;公共安全支出3291万元,增长21.7%;教育支出11880万元,增长37.3%;科学技术支出84万元,增长33.3%;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717万元,增长33.8%;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3143万元,增长45.9%;医疗卫生支出5255万元,增长141.1%;环境保护支出1593万元,增长561%;农林水事务支出10911万元,增长44.2%。科技支出、支农支出(含农业支出、林业支出、水利和气象支出)、教育支出按同口径分别增长33.3%、44.2%和37.3%,均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32%的增幅,达到法定要求。 县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2008年全县基金预算收入实现5568万元,同比减收5392万元,减收主要因素是受金融危机影响,房地产市场低迷,国有土地使用权交易萎缩,土地出让金收入大幅下滑。其中:育林基金收入1050万元,同比增收520万元;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收入4278万元,同比减收5766万元。 2008年全县基金预算支出完成6544万元,减支4580万元。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支出4001万元,减支6193万元;育林基金支出592万元,增支122万元。 上述全县和县级财政预算执行均为12月31日的快报统计数据,在完成决算审查汇总以及与省级财政结算后还将有一些变化,届时再向县人大常委会报告。 二、关于2008年财政工作 2008年全县财政工作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经济发展思路和工作目标,积极创新理财思路,大力推进财政改革,全力支持我县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圆满完成了各项财政工作目标任务。 (一)收入实现新跨越,规模迈上新台阶 财政总收入继上年跨越亿元大关后继续保持稳步增长,达到1.6366亿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5.9%;地方财政收入首次跨越亿元大关,达到1.21亿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7.1%;人均财政总收入初步统计达到455元/人,比上年367元/人增加88元。 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收入分别是2006年的1.8倍和1.9倍,在上年高增长的基数上继续保持20%以上的增长。 (二)收入结构优化,质量稳步提高 财政总收入占GDP比重7.9%,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税收收入完成1.342亿元,占财政总收入的82%,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增长25.9%,为近年来最好水平,税收收入增长25.9%,高出财政总收入增幅1.5个百分点;非税收入增长17.8%,较上年下降12.3个百分点。 “两个比重”的提升表明,2008年我县财政收入质量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 (三)乡镇财政快发展,增长步入快车道 乡镇级财政总收入完成5539万元,占全县总量的33.8%,比上年同期提高5.5个百分点;财政收入同比增长49.1%,高于全县平均增幅24.7个百分点。15个乡镇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收入增幅均超过20%,呈现“普涨”喜人局面。总量最高的为敖溪镇,财政收入完成1175万元,为首个突破千万元大关的乡镇;增幅最高的为南村乡,同比增长1倍。 (四)争资金成效显著,发展后劲逐步增强 一年来,全县上下充分利用各项政策机遇,及时摸清乐安有可能申报国家和省市扶持项目的底子,及早做出项目申报、建设的具体方案,主动加强与上级的联系和沟通,全年累计争取上级财政无偿资金5.3亿元,同比增加1.3亿元,增长32.5%,其中:财政部门争取上级资金2.4亿元,比上年增加5000万元,为财政增加经济社会事业投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项目资金改善了我县基础设施,为我县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经济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 (五)认真落实政策,着力推进新农村建设 各级财政部门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做到新增财政支出向“三农”倾斜,逐步建立稳定的农业投入机制,进一步促进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农民增收。农林水事务支出全年13559万元,增长35.6%,增支3562万元,占新增财政资金的22.6%。一是围绕新农村建设总体要求,整合各项资金投入新农村建设1090万元。二是帮助农民增收,及时拨付各类种粮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退耕还林补助5170万元。三是及时拨付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资金1160万元、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资金304万元,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六)积极筹措资金,着力构建社会保障体系 全年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3397万元,增长44.6%;医疗卫生支出5654万元,增长103.4%。两项支出累计占财政支出比重达到30.2%。一是支持企业改制,积极落实下岗失业人员优惠政策;完善就业政策,缓解就业压力,全县就业补助资金达1314万元。二是统筹城乡困难群众生活、医疗救助体系,累计拨付农村五保供养和农村低保资金1120万元、城市低保资金1566万元、城乡大病医疗救助资金533万元。三是努力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补助资金1903万元试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试点,补助资金656万元安排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四是落实石油价格改革财政补贴196万元,补助相关弱势群体和公益性行业。 (七)努力增加投入,大力促进社会事业和谐发展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深入支持科技创新,不断推进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和谐发展。教育支出完成12002万元,增长38.7%;科技支出84万元,增长33.3%;文化体育与传媒1005万元,增长53.4%;公共安全支出3291万元,增长21.7%。一是安排466万元用于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善农村孩子就学环境;二是持续加大“一免一补”和公用经费保障力度,全年累计拨付补助资金2283万元。三是支持农村广播电视无线覆盖、电影放映、农家书屋、农村文化建设等工程,繁荣农村文化事业。四是切实推行政法机关“收支脱钩”管理,落实政法经费保障机制。五是贯彻落实上级津贴补贴发放政策,在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中提高干部群众生活水平。 (八)深化财政改革,构建和谐高效财政 2008年,我县深化多项财政改革措施,走在全省县级市县前列。不断深化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创新财政资金管理和支付方式,将财政资金直接支付到商品和服务的供应商,减少了资金流转环节,保障了资金安全,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益,抑制了滋生腐败的温床,同时集中的财政资金产生了“聚变”效益,为支持“两区”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资金支持。继续深化 “乡财县管”和“村财乡代管”改革,减少财政管理层级,规范县乡财政管理,缓解了县乡财政困难。全面深化部门预算、政府采购和非税收入管理改革,财政支出管理方式不断创新,初步构建了公共财政支出管理体系框架。 2008年我县财政工作成效明显,但财政运行和财政管理中还存在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收入增长乏力,政策性增支因素多,重点建设任务重,收支矛盾突出,防险抗灾能力较低,公益事业发展和化解政府性债务资金难以保障等。上述问题的形成和产生,既有历史和自然的客观原因,也有改革力度不够等主观因素。我们将继续以深化改革为动力,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改进。 三、关于2009年财政预算草案 2009年是我县“十一五”规划全年冲刺的关健一年,是党的十七大各项方针、政策深入贯彻落实的一年,面对国内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以及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乐安财政紧紧围绕“赶超发展”发展战略,坚持“主攻两区”和“项目带动”发展思路,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促进经济发展、财政增收,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从严从紧控制一般性消费支出,财政支出重点向民生工程、农村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领域倾斜,并逐步实现财政管理“精细化”,做到“依法、依规、依程序”,为实现我县经济和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依据我县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合理安排财政收支,我们编制了2009年全县总预算和县级预算草案。 (一)2009年全县财政预算草案 1、一般预算收支安排情况 2009年全县财政总收入预算安排20200万元, 比2008年执行数增长23.4%,财政总收入奋斗目标为23000万元,比上年完成数增长40.5%。一般预算收入安排14677万元,比上年执行数增长21.8%。 2009年全县一般预算收入14677万元,加上级补助收入20399万元,减去上解支出1847万元,2009年全县可安排的财力为33229万元,按照预算收支平衡的原则,2009年全县一般预算支出安排33229万元,比2008年预算增加4340万元,增长15%,预算收支平衡。主要支出项目的安排情况是: 一般公共服务5307万元,增长31.1%;公共安全2221万元,增长12.5%;教育8805万元,增长20.7%;科学技术68万元,增长23.6%;文化体育与传媒570万元,增长75.9%;社会保障和就业1336万元,增长21%;医疗卫生1757万元,增长23.9%;环境保护44万元,下降38%;城乡社区事务515万元,下降14.9%;农林水事务4008万元,增长30.8%;交通运输297万元,下降6.6%;工业商业金融等事务1829万元,下降4.8%;其他各项支出6472 万元,下降3.2%。 2、基金预算收支安排情况 2009年全县基金预算收入安排2166万元。其中:散装水泥专项资金收入9万元,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收入16万元,地方教育附加收入56万元,育林基金收入460万元,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收入20万元,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收入1605万元。 2009年全县基金预算支出安排2166万元,基金预算收支平衡。基金预算支出项目是:地方教育附加支出56万元,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支出 20万元,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支出1605万元,育林基金支出460万元,散装水泥专项资金支出9万元,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支出16万元。 以上是县代编预算,乡镇预算应由各乡镇依据《预算法》,本着收支平衡的原则进行编制,报经当地人民代表大会审议批准后,由县财政局汇总,并报县人大常委会备案。 (二)2009年县级财政预算草案 1、一般预算收支安排情况 2009年全县财政总收入预算安排12416万元, 比2008年执行数增长14.7%。县级一般预算收入预算安排7943万元,比2008年执行数增长2.4%。 县级一般预算收入7943万元,加上各项补助收入20399万元、乡镇上解收入1711万元,减去上解支出1847万元、补助乡镇支出3678万元,2009年县级预算财力为24528万元,支出预算安排24528万元,比上年增长8.5%,预算收支平衡。主要支出项目的安排情况是: 一般公共服务3499万元,增长34.7%;公共安全2221万元,增长12.5%;教育8683万元,增长21.1%;科学技术68万元,增长23.6%;文化体育与传媒282万元,增长30%;社会保障和就业1082万元,增长24.2%;医疗卫生1358万元,增长14.7%;环境保护44万元,下降38%;城乡社区事务507万元,下降16.7%;农林水事务1360万元,下降11.3%;交通运输104万元,下降67.3%;工业商业金融等事务1829万元,下降4.8%;其他各项支出3491 万元,下降14.5%。 2、基金预算收支安排情况 2009年全县基金预算收入安排2166万元。其中:散装水泥专项资金收入9万元,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收入16万元,地方教育附加收入56万元,育林基金收入460万元,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收入20万元,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收入1605万元。 2009年全县基金预算支出安排2166万元,基金预算收支平衡。基金预算支出项目是:地方教育附加支出56万元,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支出 20万元,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支出1605万元,育林基金支出460万元,散装水泥专项资金支出9万元,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支出16万元。 四、关于2009年财政工作 2009年,我县财政改革和发展将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全县经济工作会议确立的总体要求和工作目标,继续坚持生财抓发展、聚财抓征管、用财抓节俭,不断深化各项财政改革,狠抓增收节支,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 (一)推进财源建设,促进经济较快发展 1、壮大工业经济型财源。乐安财税收入总量做不大,其根源在于工业基础较为落后,发展水平较低,创税能力较差。要缩小差距,做大总量,潜力在工业,关键也在工业。工业兴,则乐安兴,工业强,则乐安强,工业崛起,则乐安崛起。因此,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县委、县政府未雨绸缪,及早着手谋划今年的工业发展思路。一是创新招商引资新机制。发挥我县的政策优势、资源优势、环境优势,大力引进科技含量多、产品附加值高、创税环保、劳动密集型工业企业向园区集中,承接沿海发达地区产业梯度转移,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工业强县之路。二是加大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以完善前坪工业小区为重点,全面完成工业大道、南环路、污水处理厂及中小企业创业园等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建设,确保2009年园区建设资金投入不少于3000万元,使园区硬件更加完善,设施更加齐全,功能更加优化,特色更加明显。同时创新园区工作机制,强化园区服务功能。三是进一步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以省中小企业担保公司的组建为契机,积极参与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着力改善融资环境,缓和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同时建立金融部门对地方中小企业特别是创新型、成长型中小企业发展给予贷款的激励机制。 2、争取和落实政策型财源。要按照“立足行业、争取区域”的总体思路,充分利用国家扶贫重点工作县、比照西部大开发政策优惠县等区域性优惠政策和新农村建设等历史机遇,大力向上争取财政、税收、并协助有关部门争取信贷、土地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同时,要结合县财政实际,以鼓励资源整合和财政支农资金整合为重点,认真研究、适时出台一系列鼓励地方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并狠抓各项政策的落实,以政策落实拉动财源建设。 3、搞活项目型财源。要继续运用预算、税收、担保、贴息等财税政策,支持招商引资工作,扶持建设好制药、矿产品加工、化建等骨干工业项目,推进南环路、北环路、鳌河治理、长途汽车站搬迁等城建项目,加快标准化烟叶生产基地、蚕桑基地、食用菌基地及林木产品精深加工项目建设,大力支持以流坑古村、吓通瀑布为龙头的旅游业加快发展,提高其税收贡献能力,以项目实施推动财源建设。 4、挖掘体制型财源。深化乡镇财政体制改革,按照权责利一致的原则,鼓励乡镇发展物流业,并明确规定在以后的乡镇财政体制调整中,不将物流收入纳入乡镇收入基数,打消乡镇有“鞭打快牛”的顾虑,同时加大对乡镇奖励性转移支付,调动乡镇培植财源的积极性。理顺支出管理体制,树立节流也是开源的思想,通过体制的理顺释放财源潜能,以体制创新推动财源建设。 (二)强化财税征管,保持收入稳定增长 一要推进依法治税。重点推进综合治税,扩大综合治税范围,完善综合治税机制,积极配合税务部门和协税护税部门加强对地方各项税收的征管。大力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严格控制减免税。对税务稽查部门的经费实行与办案效果挂钩的办法,以奖代拨,充分调动税务稽查部门的积极性,严厉打击各种偷、骗、抗税的违法行为。在抓税收总量实现均衡入库的同时,注重抓好各级次收入的均衡入库,确保收入持续、协调稳定增长。二要加强重点领域收入征管。建立健全林业部门查木竹和交警部门查车的激励约束机制,协助推进河道砂石采矿权招拍挂和砂石税费统征,坚持房地产税费集中征收机制,严格房地产收入的征管,从严控制土地开发成本,大力清理查处非法占用集体土地。三要加强非税收入征管。进一步完善并严格执行非税收入管理政策和制度,加强资产资源变现盘活工作力度,保持非税收入的合理增长。四要大力争取上级转移性收入。建立健全向上争资的激励约束机制,切实加强与上级有关部门的联系,对照上级政策包装整合项目库,及时掌握资金分配信息,力争全年转移性、补助性资金比上年有较大幅度增长。 (三)调整支出结构,优先保障重点支出 一要确保工资福利及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性支出及时足额到位。面对严峻的收入形势和物价上涨压力,要将干部职工工资、津贴补贴、维护城乡各群体的基本利益及政权正常运转基本支出放在更突出的位置,确保工资性补助及优抚、低保、社会救助、养老保险等各项支出按政策规定发放到对象手中,确保公用经费按进度拨付。二要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进一步强化年度支出预算的约束性,严格按预算控制支出进度和拨款,严格控制专批和追加预算。同时,进一步完善规范和控制支出的政策制度,进一步规范公务接待、公务用车、会议、出差学习等行为。三要对基本公共服务、为民办实事等重点支出倾斜。坚持把支持“三农”作为预算安排和财政工作的重点,突出加强农业基础,加大对农民的补贴力度,支持基层组织建设。着重支持县城路面硬化、垃圾场、污水处理厂等大型公益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支持教科文事业,进一步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支持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改革,加大重大传染病防控经费保障和城乡医疗救助力度。继续加大对公检法司政法机关公用经费保障力度,促进社会安全和公正执法。足额安排各项社会保障资金经费预算,进一步健全农村特困群众救助、特大自然灾害保险等制度。支持城镇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建设。 (四)深化财政改革,提升依法理财水平 一要深化预算管理改革。要建立和细化部门预算编制定员定额管理制度。要着重推进专项资金零基预算,遵循从严、从实、规范管理的指导思想,坚持项目评审的依据和优先顺序,严格按轻重缓急安排财政资金,确保最迫切的项目得到有效保障,切实提高项目预算资金的效益。二要进一步完善国库集中收付改革。确保改革不断深入。三要深化政府采购改革。建立政府公务用车维修制度和协议供货制度,扩大政府采购范围,规范政府采购行为,确保政府采购规模稳定增长。四要推广执收执罚单位收支完全脱钩试点工作,确保改革工作取得成功。五要加快推进“金财工程”建设。把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更好地融入财政收支管理过程,逐步整合预算编制、国库集中支付、非税收入征缴网络系统,提高财政管理的水平,打造高效透明的“阳光理财”模式。六要进一步深化“乡财县管乡用”改革。“乡财县管乡用”要在严格管理的基础上,着重优化业务流程,提高运行效率。 各位代表,做好今年的财政工作意义重大。我们将在县委的正确领导和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帮助下,务实创新,开拓进取,努力完成全年收支预算和各项目标任务,为推进我县经济社会的跨越发展做出新贡献。 谢谢大家! |
|
|
|
【返回首页】 【打印】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