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安县人大 乐安县政协 繁體版 | ENGLISH | 无障碍浏览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工作 > 财政信息
关于乐安县2009年县级总预算执行情况和2010年县级总预算草案的报告(书面)
来源: 县财政局   发布时间:2010-01-14   点击次数:   字号:
 

---2010年1月8第十五人民代表大

第五次会议上

县财政局局长  袁国平

各位代表:

我受县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2009年县级总预算执行情况和2010年县级总预算草案,请予审议;2010年县级预算草案,请予审查批准。并请县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09年县级总预算和县级预算执行情况

2009, 面对国内外复杂的经济形势,财政部门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及常委会、县政协的监督和支持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三保一弘扬”工作主题,统筹财政与经济协调发展,全面推进依法理财,各项财政工作均取得较好的成绩,完成了县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财政收支计划。

()县级总预算执行情况

1、一般预算执行情况

2009年全县财政总收入完成22168万元,占预算的109.7%,同比增收5802万元,增长35.5%。财政总收入中上划中央收入3652万元,完成预算的69.7%,比上年减收427万元,下降10.5%;上划省级收入309万元,完成预算的108.4%,比上年增收72万元,增长30.4%;地方财政收入18207万元,完成预算的124.1%,比上年增收6157万元,增长51.1%

地方财政收入主要项目预算执行情况是:税收收入完成9475万元,占预算的87.2%,增长4.1%,其中:增值税669万元,完成预算的77.6%,下降9.6%;营业税3806万元,完成预算的82%,增长38.8%;企业所得税599万元,完成预算的59.1%,下降1.6%;个人所得税519万元,完成预算的68.9%,下降17.7%。非税收入完成8732万元,占预算的229%,增长196.4%,其中:行政性收费收入5155万元,完成预算的219.9%,增长2.9倍;罚没收入1906万元,完成预算的214.9%,增长2.2倍;专项收入260万元,完成预算的114.5%,下降20.7%

2009年全县一般预算支出为87355万元,比上年增加23700万元,增长37.2%

一般预算支出主要项目预算执行情况是:一般公共服务支出8551万元,增长23%;公共安全支出4941万元,增长50.1%;教育支出15240万元,增长27%;科学技术支出110万元,增长31%;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1269万元,增长26.3%;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5235万元,增长13.7%;医疗卫生支出7710万元,增长36.4%;环境保护支出4505万元,增长182.8%;农林水事务支出17748万元,增长29.5%。科技支出、支农支出、教育支出按同口径分别增长31%27.6%27%,均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25.8%的增幅,达到法定要求。

2、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2009年全县基金收入实现8601万元,同比增收3033万元,增收主要因素是加大了土地出让金收入的清收力度。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收入7865万元,同比增收3587万元;地方教育附加收入329万元,同比增收169万元。

2009年全县基金预算支出完成8853万元,同比增支2465万元。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支出7001万元,同比增支3136万元;大中型水库后期移民扶持基金支出947万元,同比减支426万元。

()县级预算执行情况

1、一般预算执行情况

2009年县级财政总收入完成12885万元,完成预算的105.1%,同比增收2058万元,增长19%,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0247万元,完成预算的120.8%,同比增长32.1%,增收2492万元。

地方财政收入主要项目预算执行情况是:税收收入完成7194万元,占预算的114.8%,增长23.5%,其中:增值税446万元,下降15.2%;营业税2049万元,增长5.5%;企业所得税474万元,下降11.6%;个人所得税278万元,下降15%。非税收入完成3053万元,占预算的137.8%,增长58.2%,其中:行政性收费收入1960万元,增长169.2%;罚没收入802万元,增长230%;专项收入260万元,下降20.7%

县级一般预算支出完成77815万元,比上年增加20139万元,增长34.9%

县级一般预算支出主要项目预算执行情况是:一般公共服务支出6225万元,增长21%;公共安全支出4941万元,增长50.1%;教育支出15118万元,增长27.2%;科学技术支出110万元,增长31%;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921万元,增长28.5%;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4714万元,增长12%;医疗卫生支出7100万元,增长35.1%;环境保护支出4505万元,增长182.8%;农林水事务支出14627万元,增长32.3%。科技支出、支农支出、教育支出按同口径分别增长31%28.9%27.2%,均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25.8%的增幅,达到法定要求。

2、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2009年县级基金收入实现8601万元,同比增收3033万元。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收入7865万元,同比增收3587万元;地方教育附加收入329万元,同比增收169万元。

2009年县级基金预算支出完成8853万元,同比增支2465万元。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支出7001万元,同比增支3136万元;大中型水库后期移民扶持基金支出947万元,同比减支426万元。

由于决算尚未完成,现向各位代表报告的2009年预算执行情况与财政决算情况相比会有一些出入,待全县决算编成后再按《预算法》和《江西省预算审查监督条例》的有关规定向县人大常委会报告。

(三)2009年预算执行和财政工作的主要特点

过去的一年,我县赶超发展扎实推进,经济实力持续增强,社会事业协调发展,财政收入稳步增长,重点支出保障有力,财政运行总体呈现三个“三年翻番”

一是财政收入实现三年翻番。财政总收入再创历史新高,首次突破2亿元大关,达到2.22亿元,与2006年的8988万元相比增长1.5倍,实现了三年翻番。

全县地方财政收入实现1.82亿元,比2006年的6211万元相比增长1.9倍,实现了三年翻番。

乡镇财政收入实现0.93亿元,与2006年的2615万元相比增长2.5倍,实现了三年翻番。

二是争资金总量实现三年翻番。财政补助收入首次突破6亿元大关,达到6.7亿元,与2006年的3亿元相比增长1.2倍,实现三年翻番。

三是一般预算支出实现三年翻番。一般预算支出首次突破8亿元大关,达到8.74亿元,与2006年的3.74亿元相比增长1.3倍,实现三年翻番。

三个“三年翻番”是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和全县人民努力奋斗的结果。回顾2009年财政工作,主要体现了以下特点:

——财政收入跨上新台阶。2009年,受全球金融动荡和宏观经济环境变化的制约,经济增长总体趋缓。各级财税部门坚决贯彻县委、县政府的一系列决策部署,积极应对形势变化,努力化解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充分挖掘增收潜力,财政总收入跨越2亿元大关,实现了历史性突破。乡镇财政收入完成9283万元,占全县财政总收入的42%,同比增收3744万元,增长67.6%,高出全县平均增幅32.1个百分点;财政收入超500万元的乡镇7个,新增3个,超1000万元的2个,新增1个,乡镇财政收入总量不断壮大。

——财源建设不断加强。全力支持工业园区企业发展,共安排资金4200万元用于工业园区建设,不断优化园区基础设施条件;安排企业发展基金1486万元用于奖励企业技术改造,大力发展物流产业,物流企业当年实现税收1484万元,增收1078万元,增长2.7倍;加大城区建设投入,改善人居环境,筹集资金4852万元用于城市重点工程建设支出,有力地促进了城市建设发展;搭建企业融资平台,成功为污水处理厂、鹏鑫食品等企业提供融资担保4736万元,缓解了企业融资难问题;加大向上争项目争资金力度,全年累计争取上级财政无偿资金6.7亿元,项目资金的大量投入在改善我县基础设施状况的同时,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较多的税源。

——财政保障能力提高。随着财政收入的快速增长以及中央、省市财政的大力支持,2009年我县财政支出将近10亿元(含基金支出),财政保障能力得到提升,促进了社会和谐。在财政支出安排上,一是保民生,落实上级出台的公共财政政策。全年共拨付民生方面支出2.8亿元,将党和政府对人民群众的关心落到实处。二是保刚性,进一步完善津贴补贴政策。在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的基础上,增加了对特别困难的事业单位人员津贴补贴,县乡财政用于规范津补贴改革支出达到4055万元。三是保重点,农业、科技、教育三项法定支出达到法定增长要求。积极化解农村义务教育“普九”债务,全面锁定债务数额2995万元,完成了大部分债务偿还兑付工作,维护了农村社会稳定。进一步加大了城乡困难群众补助力度,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完成15235万元,同比增支1838万元,增长13.7%。城乡居民合作医疗工作扎实推进,城乡困难群众大病医疗救助投入不断加大,医疗卫生支出完成7710万元,同比增支2056万元,增长36.4%

——财政改革不断推进。一是全面实施非税收入“收支完全脱钩”改革,执收执罚单位公用经费按照现行的定额标准纳入财政预算,保障了单位正常运转的必需经费。二是开展了非税收入电子化征管改革试点。为了消除手工开票存在的问题,从源头上预防和制止腐败,把监督关口前移,变事后监督为事前、事中、事后监督并重,2009年下半年开始对部分执收执罚单位试行电子化征管改革,所有收费项目和标准实现电子化,实施电脑开票,加强了非税收入征管和监督。三是“乡财县管”和“一卡通”改革日趋完善。经过近年来的平稳运行,改革日趋完善,进一步规范了乡镇财政收支行为,增强了乡镇财政保障能力,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促进了农村经济和社会和谐发展。

——财政监管成效明显。当前我县财政收支规模日益扩大,2009年财政支出达9.6亿元(含基金支出0.86亿元)。我们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取得的新成效来推进财政监督工作,重点开展了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退耕还林补助等强农惠农财政补贴落实情况的跟踪检查。对于发放到人员的补助资金,严格执行审批程序;对于项目资金,实行专人专户管理,确保财政资金落到实处,见到实效,切实把好事办好、好事办实。开展了“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行之有效的检查方法,扩大重点检查范围,“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全县共查处违规违纪资金83万元。

各位代表,以上成绩的取得,饱含着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亲切关怀,凝聚着人大、政协以及各位代表和委员的有效监督,这既是全县人民上下一心的结果,也是全县财税干部勤奋工作的结果。在成绩面前,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存在的问题和差距:一是财政收入总量小、人均财力少,财政统筹能力弱,财政增收空间不大,财政收支矛盾十分突出;二是财力的增长,与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的支出需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财力十分紧缺,资金调度非常困难;三是各项惠民政策的县级财政配套资金不断增加,公务员津贴及事业单位人员绩效工资的落实,财政刚性支出迅速增大,支出保障压力不断加大;四是一些专项资金分配比较分散,资金使用效益有待提高,财政监管还需继续加强等。这些困难和问题,有待于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积极有力的措施予以逐步解决,也恳请各位代表、委员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一如既往地对财政工作给予支持和指导。

二、2010年县级总预算和县级预算草案

根据县委、县政府关于财政工作的部署和要求,2010年全县财政预算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省市县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综合运用各种财税政策措施支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财政收入与经济增长的协调发展;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证法定支出和重点支出需要,切实加大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投入力度,集中财力办大事;继续深化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强财政管理,健全财政监督,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建设,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

按照《政府工作报告》和上述指导思想, 我们编制了2010年县级总预算和县级预算草案。

(一)2010年县级总预算草案

 1、一般预算收支安排情况

2010年全县财政总收入预算安排2.77亿元, 2009年执行数增长25%,财政总收入奋斗目标为2.88亿元,增长30%。地方财政收入2.1亿元,比上年执行数增长15%

2010年全县地方财政收入21000万元,加上级补助收入21238万元,减上解支出1751万元,当年全县可安排的财力为40487万元。按照预算收支平衡的原则,2010年全县财政支出安排40487万元,比2009年预算增加7258万元,增长21.8%。主要支出项目安排情况是:

一般公共服务支出6203万元,增长15.3%;公共安全支出2371万元,增长12.2%;教育支出8749万元,增长12.7%;科学技术支出70万元,增长13.3%;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595万元,增长4.5%;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570万元,增长29.5%;医疗卫生支出1956万元,增长11.3%;环境保护支出39万元,下降9.7%;城乡社区事务支出489万元,增长4.7%;农林水事务支出3968万元,增长14.9%;交通运输支出190万元,下降0.9%;工业商业金融等事务支出4126万元,增长64.8%;其他各项支出9260万元,增长37.3%

2、基金预算收支安排情况

2010年全县基金预算收入安排8615万元。其中:散装水泥专项资金收入12万元,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收入40万元,地方教育附加收入128万元,育林基金收入360万元,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收入23万元,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收入8000万元,福利彩票公益金收入32万元,体育彩票公益金收入20万元。

2010年全县基金预算支出安排8615万元,基金预算收支平衡。基金预算支出项目是:地方教育附加支出128万元,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支出 23万元,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支出8000万元,育林基金支出360万元,散装水泥专项资金支出12万元,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支出40万元,用于社会福利的彩票公益金支出32万元,用于体育事业的彩票公益金支出20万元。

以上是县代编预算,乡镇预算应由各乡镇依据《预算法》,本着收支平衡的原则进行编制,报经当地人民代表大会审议批准后,由县财政局汇总,并报县人大常委会备案。

(二)2010年县级预算草案

1、一般预算收支安排情况

2010年县级财政总收入16977万元, 2009年执行数增长31.7%。县级地方财政收入11411万元,比2009年执行数增长12%

县级地方财政收入11411万元,加上级补助收入21238万元、乡镇上解收入1711万元,减上解支出1751万元、补助乡镇支出3678万元,2010年县级预算财力为28931万元,支出预算安排28931万元,比上年增长15.4%,预算收支平衡。主要支出项目安排情况是:

一般公共服务支出3853万元,增长9.2%;公共安全支出2371万元,增长12.2%;教育支出8627万元,增长12.7%;科学技术支出70万元,增长13.3%;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275万元,下降1.6%;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285万元,增长34.9%;医疗卫生支出1440万元,增长6.9%;环境保护支出39万元,下降9.7%;城乡社区事务支出489万元,增长4.7%;农林水事务支出1416万元,增长15.2%;交通运输支出98万元,下降1.7%;工业商业金融等事务支出2375万元,增长28.8%;其他各项支出6592万元,增长50.6%

2、基金预算收支安排情况

2010年县级基金预算收入安排8615万元。其中:散装水泥专项资金收入12万元,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收入40万元,地方教育附加收入128万元,育林基金收入360万元,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收入23万元,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收入8000万元,福利彩票公益金收入32万元,体育彩票公益金收入20万元。

2010年县级基金预算支出安排8615万元,基金预算收支平衡。基金预算支出项目是:地方教育附加支出128万元,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支出 23万元,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支出8000万元,育林基金支出360万元,散装水泥专项资金支出12万元,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支出40万元,用于社会福利的彩票公益金支出32万元,用于体育事业的彩票公益金支出20万元。

三、增强信心,迎难而上,确保完成2010年预算任务

2010年,是我县财政仍然比较困难的一年。越是在困难的情况下,越要努力做好工作。财政部门将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务实的作风,进一步强化措施,加大力度,全力以赴抓好增收节支,确保完成全年财政收支任务。

(一)以财源建设为中心,促进经济发展,提高财政保障能力

认真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把重点项目带动作为保增长的主要抓手,加快财源建设步伐,加强项目和资金管理,尽快发挥项目的经济效益,增强财政可持续发展能力。

确保重点项目建设。在重点项目建设资金需求压力加大的情况下,要进一步创新投融资思路,坚持借助外力与启动内力相结合。积极争取中央、省市基本建设投资和国债,努力争取政策性银行和商业性银行等的信贷支持。发挥财政资金的“四两拨千斤”作用,引导社会资金参与我县重点项目建设,拓宽我县重点项目建设投融资渠道,弥补我县建设资金的不足,缓解财政资金压力。

支持企业做优做强。企业是财政收入之源,保企业就是保经济,保企业就是保民生,保企业就是保稳定。尽管当前减收增支矛盾十分突出,仍要把支持企业发展放在第一位。要贯彻落实县委的各项决策部署,以及一系列对工业企业的补助奖励政策,千方百计帮助企业共克时艰、共渡难关、走出困境,推动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特别要大力发展税收贡献大的工业企业,着力引进税收贡献率较高的生产项目,强化企业税收对财政的支撑作用。

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大力培育总部经济,对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有效促进财政迅速增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全县上下要拓宽工作思路,瞄准目标、主动出击,加大引进各类总部企业的力度。要提高直接针对企业的服务能力,切实转变服务观念,提升服务水平。认真落实发展总部经济扶持政策,形成引得进、效果好、留得住的良好局面,为我县税收创造一个稳定而长期的良好局面。

(二)以共建和谐为愿景,着力改善民生,强化公共服务能力

按照“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急事先办、务求实效”原则,着眼建立长效机制,巩固提升民生工程,把更多的资金向民生倾斜、向基层倾斜、向困难群体倾斜,切实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综合开发,扶持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加强以小型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加大农业补贴力度,支持农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实施农村清洁工程,推进乡镇垃圾卫生填埋场建设,改善和保护农村人居和生态环境。

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积极争取中央和省市专项资金,加大廉租住房保障力度,逐步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继续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完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提高重大疾病防控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加大对城市低保、农村低保的配套补助,及时拨付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金。扎实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险体系。

继续完善公共服务。进一步规范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管理单位津贴补贴、中小学校及部分事业单位人员绩效工资发放,确保干部职工工资收入水平稳步增加;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推进职业教育发展,促进各类教育均衡发展;积极争取农村文化建设资金,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继续加大污染防治、垃圾处理、绿化美化等环保支出,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创造更加美好的人居环境。

(三)以法治财政为抓手,加快体制创新,提升科学理财能力

深化财政体制改革。着手新一轮县乡财政体制调研,适时调整今年到期的第五轮乡镇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充分调动乡镇财政增收和当家理财的积极性。深化“乡财县管乡用”改革,进一步规范乡镇财政收支行为,加强乡镇财政收支管理。

创新财政管理方式。继续深化部门预算改革,建立体系完整、内容全面、科学规范的部门预算体系;继续推进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县级财政专项资金实行国库直接支付,乡镇财政专项资金实行县级报账制;全面推行非税收入电子化征管改革,各单位各项收费全部实行电脑开票,减少手工开票的随意性;开展公务卡改革试点,提高政府支出透明度,加强惩防体系建设;完善“一卡通”支付方式改革,规范操作流程,确保各项涉农资金及时足额发放到农民手中。

狠抓增收节支。大力支持税务等部门依法加强税收征管,努力做到应收尽收,确保财政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切实保障重点支出需要,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行政公用经费继续实行“零增长”;牢记“两个务必”,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勤俭办一切事业,严肃财经纪律,坚决反对大手大脚花钱和铺张浪费的行为。

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加大对专项资金监管,继续巩固强农惠农政策检查成果,着力加强新增投资项目建设资金、民生资金的监督检查,确保政策有效落实;县财政将主动与监察、审计等部门密切配合,发挥监管合力,把监督检查贯穿于资金筹集、分配、拨付、使用管理的全过程,加大跟踪问效力度,确保专款专用,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各位代表,2010年是充满压力和挑战的一年,财政收支紧张的矛盾会更为突出,做好今年财政工作意义重大。为此,我们要在县委强有力的领导下,自觉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指导,认真听取人民政协的意见和建议,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信心, 迎难而上,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不断开创财政工作新局面,确保全面完成各项财政工作任务,为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返回首页】 【打印】 【关闭
关于我们| 版权说明| 使用帮助| 常见问题| 隐私保护| 不良信息举报
主办:中共乐安县委 乐安县人民政府 承办:乐安县政务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WWW.www.bjqxc168.com 赣ICP备07006551号
E_mail:999lax@jxfz.gov.cn 联系电话:0794-657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