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安县人大 乐安县政协 繁體版 | ENGLISH | 无障碍浏览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工作 > 财政信息
关于乐安县2010年县级总预算执行情况和2011年县级总预算草案的报告(书面)
来源: 县财政局   发布时间:2011-03-02   点击次数:   字号:
 


---2011年3月1日在乐安县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六次会议上
县财政局局长  袁国平

各位代表:
    受县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2010年县级总预算执行情况和2011年县级总预算草案,请予审议;2011年县级预算草案,请予审查批准。并请县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十一五”财政工作简要回顾
    “十一五”时期,全县财政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的依法监督和县政协的大力支持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财政事业发展步伐不断加快,为推进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持。
    五年来,全县财政总量不断壮大。2010年,全县财政总收入突破3亿元,达到3.05亿元,是“十五”末期的5.18倍,年均增长39%;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突破2亿元,达到2.59亿元,是“十五”末期的6.52倍,年均增长45.5%;争取上级财政补助达到7.7亿元,是“十五”末期的2.98倍,年均增长24.4%。
    五年来,全县财政保障明显增强。2010年,全县财政支出突破10亿元,是“十五”末期的3.74倍,年均增长30.3%。财政保障能力实现了由“保工资、保运转”向“惠民生、促发展”的转变。2010年全县工资性支出1.72亿元,是“十五”末期的2.1倍,年均增长16%,确保了干部职工收入水平稳步提高。“十一五”期间民生工程投入11.3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33.6%,支持解决了新型农民社会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再就业、农村五保供养、城乡低保等一大批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切身的利益问题。
    五年来,全县财政改革深入推进。推进国库集中支付和公务卡制度改革,加强乡镇专项资金管理,提高财政资金运行效率,财政管理“一体两翼”机制初步形成;深化“乡财县管乡用”改革,乡镇财政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出资组建城市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和信用担保公司,投融资平台进一步巩固壮大,支持经济发展的力度进一步增强。
    五年来,全县财政管理日益规范。实施了政府收支分类科目改革,完善了部门预算编制,规范了政府采购行为,建立健全了惠农资金“一卡通”制度,加强了非税收入财政票据电子化征管,大力推进“金财工程”应用支撑平台建设,财政管理水平不断登上新台阶。
    二、2010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10年,全县财政工作紧紧围绕“保增长、促发展”目标,认真执行县第十五届人大第五次会议的各项决议,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支持服务经济发展,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深入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较好地完成了全年预算任务。
    (一)县级总预算执行情况
    1、一般预算执行情况
    县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2010年全县财政收入预算为27700万元,全年完成30488万元,占预算的110.1%,同比增收8320万元,增长37.5%。财政总收入中上划中央收入4598万元,完成预算的56.3%,比上年增收945万元,增长25.9%;地方财政收入25890万元,完成预算的135.3%,比上年增收7683万元,增长42.2%。
地方财政收入主要项目预算执行情况是:税收收入完成15657万元,占预算的112.4%,增长65.2%。其中:增值税766万元,完成预算的39.8%,增长14.5%;营业税6255万元,完成预算的92.4%,增长64.3%;企业所得税994万元,完成预算的120.8%,增长65.9%;个人所得税540万元,完成预算的69.9%,增长4%。非税收入完成10233万元,占预算的196.6%,增长17.2%,其中:行政性收费收入3315万元,完成预算的83.2%,下降35.7%;罚没收入3476万元,完成预算的377.8%,增长82.4%;专项收入660万元,完成预算的253.8%,增长1.54倍。
    2010年全县一般预算支出为101128万元,比上年增加13992万元,增长16.1%。
    一般预算支出主要项目预算执行情况是:一般公共服务支出8433万元,增长15%;公共安全支出5753万元,增长18.5%;教育支出16596万元,增长9%,剔除上年化解普九债务支出的一次性因素影响增长26.7%;科学技术支出134万元,增长21.8%;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1535万元,增长14.4%;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8710万元,增长22.8%;医疗卫生支出12177万元,增长50.2%;农林水事务支出20688万元,增长15.1%;住房保障支出3481万元,增长11倍。
    2、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2010年全县基金收入实现23307万元,同比增收14706万元,增收主要因素:一是今年房地产市场交易活跃,成交的土地多、单价高、成交额大;二是加大了土地出让金旧欠的清收力度;三是积极开展“违法建设、违法用地”集中整治。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收入20876万元,同比增收13011万元;育林基金收入557万元,同比增收357万元。
2010年全县基金预算支出完成24477万元,同比增支15624万元。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支出22291万元,同比增支15290万元;大中型水库后期移民扶持基金支出1272万元,同比增支325万元。
    (二)县级预算执行情况
    1、一般预算执行情况
    2010年县级财政总收入完成18802万元,完成预算的108.7%,同比增收5919万元,增长45.9%,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5612万元,完成预算的144.6%,同比增长52.4%,增收5368万元。
    地方财政收入主要项目预算执行情况是:税收收入完成9055万元,占预算的102.9%,增长55.8%,其中:增值税497万元,增长11.7%;营业税3377万元,增长64.7%;企业所得税868万元,增长83.1%;个人所得税298万元,增长7.6%。非税收入完成6557万元,占预算的327.9%,增长48%,其中:行政性收费收入1601万元,增长20%;罚没收入1860万元,增长30.4%;国有资本经营收入2244万元,增长1.34倍;专项收入660万元,增长1.54倍。
县级一般预算支出完成89299万元,比上年增加11670万元,增长15%。
    县级一般预算支出主要项目预算执行情况是:一般公共服务支出5667万元,下降10.5%;公共安全支出5753万元,增长18.5%;教育支出15856万元,增长5%;科学技术支出134万元,增长21.8%;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1187万元,增长19.4%;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8727万元,增长27.2%;医疗卫生支出11330万元,增长51.1%;农林水事务支出15297万元,增长12.9%;住房保障支出3481万元,增长11倍。
    2、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2010年县级基金收入实现23307万元,同比增收14706万元。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收入20876万元,同比增收13011万元;育林基金收入557万元,同比增收357万元。
2010年县级基金预算支出完成24477万元,同比增支15624万元。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支出22291万元,同比增支15290万元;大中型水库后期移民扶持基金支出1272万元,同比增支325万元。
    由于决算尚未完成,现向各位代表报告的2010年预算执行情况与财政决算情况相比会有一些出入,待全县决算编成后再按《预算法》和《江西省预算审查监督条例》的有关规定向县人大常委会报告。
    (三)2010年财政工作的主要特点
    回顾一年来的财政工作,主要有以下特点:
    1、强化收入征管,财政收入实现历史性突破。2010年,我县财政工作面对空前的收支压力,全县上下同心协力,迎难而上,每月召开财税收入形势分析会,分析财源情况,查找收入空间,充分挖掘征收潜力,全力以赴抓序时、促进度。同时,依法加强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没收入和政府性基金等非税收入征管,促进财政收入稳步增长,财政收入实现历史性跨越,首次突破3亿元大关,荣获省政府“财政收入三年翻番奖”。
    2、服务发展大局,支持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财政部门积极落实县委、县政府推动“两区”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筹资金、争项目,全力支持“两区”建设。一是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工业园区建设,扶持企业发展。全县通过财政预算安排工业发展专项资金500万元;另外,从土地出让金收入中安排5800万元用于支持工业园区建设,全力支持工业平台建设。同时,安排1300多万元创业扶持、就业配套等项资金,有力支持了企业渡过难关、加快发展。二是筹措资金,支持城市重点项目建设。财政部门通过多种渠道筹措资金9600万元,用于全县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三是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弥补财力不足。财政部门和其他部门共同努力,实现了向上争资金有所增长。全年共争取上级转移支付和各类专项补助资金7.7亿元,确保了运转、民生等方面的支出需要。
    3、优化支出结构,民生投入得到有效保障。财政投入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2010年县财政拨付就业补助资金1130万元,住房保障资金3025万元,企业基本养老保险资金6527万元,农村养老保险2398万元,城乡低保资金2860万元。新增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1200万元,提高了生均公用经费标准100元,推进实施了校舍安全工程。为加强“三农”保障,通过“一卡通”发放22项涉农补贴资金1.47亿元,惠及全县6.5万农户,确保了各项惠农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全县用于“三农”方面支出达到3.04亿元。
    4、深化财政改革,财政精细化管理得到加强。积极探索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新思路,加大直接支付力度,使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向纵深推进,全年国库集中支付资金总量达到3.6亿元。大力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公务卡制度改革,提高公务消费透明度。全面实施财政票据电子化征管,深入推进“收支脱钩”改革,优化了经济发展环境。政府采购规模不断扩大,全年采购支出1822万元,节约资金317万元,资金节约率17.4%。继续开展“小金库”专项治理行动,建立和完善防治“小金库”长效机制;扎实开展了强农惠农资金专项清查;加强了对上级转移支付资金及部分专项资金的监督检查,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荣获省财政厅“财政扶贫绩效考评先进单位”。
    5、立足阳光理财,推进机关效能建设。以“创业服务年”活动为抓手,整体推进了争先创优、满意机关建设、作风效能建设等主题活动,县财政局机关被授予“江西省第十二届文明单位”称号。在加强权力制约上,针对项目资金管理、资金拨付程序等财政权力运行环节,编制了详细的权力目录和流程图,并对外公示,接受各方面的监督,市县各级纪检部门对此给予了高度评价。在公开透明理财上,切实加大了财政信息公开力度,每月的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在《乐安财政》和乐安政府网进行公开。在推进依法行政上,认真执行县人大常委会有关财政工作的决定、决议以及审议意见,认真办理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自觉接受审计监督,积极整改了相关问题。
各位代表,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财政运行中还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一是在组织收入方面,县域经济基础还不稳定,经济运行中的不确定因素较多,缺少支柱性财源,而上级下达的财政收入任务大幅度增长,财政部门承担组织收入的压力日益加大;二是在财政支出方面,随着基数增长,保工资、保运转的标准和要求越来越高,提高民生保障水平、加大政府基础设施建设等资金需求越来越大,社会各界对财政的期望值不断增加,财政平衡预算的困难和防范风险的压力日趋加剧;三是在财政管理方面,对财政资金使用的绩效评价有待加强,政府债务管理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对上述问题,我们将认真分析研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三、2011年县级总预算和县级预算草案
    2011年,影响财政收支的各种因素依然存在,财政工作仍面临较多困难和压力。一方面,根据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政策基调,2011年国家实施经济刺激政策的力度将会减弱,地方推进项目建设、经济持续保持较高增速的压力增大,经济发展存在较多不确定性;另一方面,公务员津补贴、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民生工程和“两区”基础设施建设等支出规模大、刚性强,而政府可调控的资金十分有限,财政收支平衡的压力较大。面对日益尖锐的收支矛盾,主要依靠财政收入增量提供保障已经难以满足需要,必须从争取上级补助、调整财政支出存量结构和完善财政管理体制机制等方面挖掘潜力。据此,2011年全县财政预算编制的指导思想是:继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十二五”规划和县委、县政府工作重点,按照构建和谐社会和完善公共财政体制的要求,以保障民生为重点,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以加强支出管理、提高支出执行率为重点,进一步增强预算执行的规范性和预算监督的有效性;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社会和谐发展。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和2011年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要求,综合考虑影响全县财政收支主要因素,2011年财政预算(草案)建议如下:
    (一)2011年县级总预算草案
    1、一般预算收支安排情况
    2011年全县财政总收入预算安排4.26亿元, 比2010年执行数增长39.7%。地方财政收入3.32亿元,比上年执行数增长28.1%。
    2011年全县地方财政收入33177万元,加上级补助收入21067万元,减上解支出2486万元、还本付息支出852万元、消化财政挂账3000万元,当年全县可安排的财力为47906万元。按照预算收支平衡的原则,2011年全县财政支出安排47906万元。主要支出项目安排情况是:
    一般公共服务支出6951万元,增长10.4%;公共安全支出2908万元,增长9.4%;教育支出10924万元,增长14.9%;科学技术支出77万元,增长6.3%;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607万元,增长4.6%;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708万元,增长5.3%;医疗卫生支出2536万元,增长27.2%;环境保护支出40万元,增长8.3%;城乡社区事务支出494万元,增长1.5%;农林水事务支出5191万元,增长29.7%;交通运输支出234万元,增长23.6%;工业商业金融等事务支出4436万元,增长40.5%;其他支出11800万元,增长94.8%。
    2、基金预算收支安排情况
    2011年全县基金预算收入安排15487万元。其中:散装水泥专项资金收入12万元,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收入40万元,育林基金收入360万元,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收入23万元,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收入15000万元,福利彩票公益金收入32万元,体育彩票公益金收入20万元。
    2011年全县基金预算支出安排15487万元,基金预算收支平衡。基金预算支出项目是: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支出 23万元,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支出15000万元,育林基金支出360万元,散装水泥专项资金支出12万元,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支出40万元,用于社会福利的彩票公益金支出32万元,用于体育事业的彩票公益金支出20万元。
以上是县代编预算,乡镇预算应由各乡镇依据《预算法》,本着收支平衡的原则进行编制,报经当地人民代表大会审议批准后,由县财政局汇总,并报县人大常委会备案。
    (二)2011年县级预算草案
    1、一般预算收支安排情况
    2011年县级财政总收入2.63亿元, 比2010年执行数增长40%。县级地方财政收入1.91亿元,比2010年执行数增长22.3%。
    县级地方财政收入19090万元,加上级补助收入21067万元、乡镇上解收入1711万元,减上解支出2486万元、补助乡镇支出3678万元、还本付息支出852万元、消化财政挂账3000万元,2011年县级预算财力为31852万元,支出预算安排31852万元,预算收支平衡。主要支出项目安排情况是:
一般公共服务支出4191万元,增长6.3%;公共安全支出2908万元,增长9.4%;教育支出10184万元,增长8.5%;科学技术支出77万元,增长6.3%;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259万元,下降0.5%;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353万元,增长1.2%;医疗卫生支出1651万元,增长11.7%;环境保护支出40万元,增长8.3%;城乡社区事务支出494万元,增长1.5%;农林水事务支出1510万元,增长4.1%;交通运输支出95万元,下降2.4%;工业商业金融等事务支出914万元,下降47.3%;其他各项支出8176万元,增长139.2%。
    2、基金预算收支安排情况
    2011年县级基金预算收入安排15487万元。其中:散装水泥专项资金收入12万元,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收入40万元,育林基金收入360万元,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收入23万元,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收入15000万元,福利彩票公益金收入32万元,体育彩票公益金收入20万元。
    2011年县级基金预算支出安排15487万元,基金预算收支平衡。基金预算支出项目是: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支出 23万元,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支出15000万元,育林基金支出360万元,散装水泥专项资金支出12万元,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支出40万元,用于社会福利的彩票公益金支出32万元,用于体育事业的彩票公益金支出20万元。
由于2011年预算编制工作时间紧,不确定因素多,一些具体收支项目无法落实。待今后有关政策明确后,我们将及时向县人大常委会汇报,提出具体调整方案。
四、依法理财,科学管理,确保圆满完成2011年预算任务
    2011年是实现“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的财政工作,保证财政收支预算目标顺利实现,对支持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促进“十二五”规划顺利启动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我们要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坚持服务生财、科学聚财、精细理财、和谐用财,确保完成全年财政收支预算任务。
    (一)进一步围绕发展大局,促进经济增长。做实做强财源工作,是促进财政增收的根本之策。财税部门将主动作为,发挥财税政策的激励扶持作用,突出目标导向,突出扶持重点,把有限的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突出争取项目,做好与上级促进经济增长政策的对接工作,积极向上争取财源建设项目扶持资金,推动我县经济持续发展。继续开展“家电下乡”、家电以旧换新等工作,为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
    (二)进一步加强收入征管,壮大财政实力。面对2011年财政经济形势,在大力培植财源的同时,狠抓收入征管,加强税源监控,努力促进财政收入较快增长。瞄准全年收入计划目标,把财政收入任务分解到各征管部门,明确责任,落实措施,精细征管。深入研究因经济波动和税收政策调整影响财政收入的各种因素,规范税收秩序,多管齐下,堵塞漏洞,加强对重点行业的税收征管,确保应收尽收。加强财政收入目标的考评考核,不断完善收入考核奖惩机制,形成争先进位的浓厚氛围。
    (三)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着力保障民生。不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做到统筹兼顾、有保有压、量力而行。做好“一事一议”奖补工作,建立“政府资助、群众参与、社会支持”的公益事业建设新机制,保障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健康稳定发展。严格执行财政收支预算,重点保障民生工程需求,确保财政平稳运行。
    (四)进一步践行勤俭节约,增强节俭意识。在当前财政收支矛盾异常突出的情况下,各部门、各单位更要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坚持量入为出、节约办事的原则,严格控制和压缩会议经费、公务接待、学习考察等一般性支出,严格控制预算追加,严肃财经纪律,坚决反对铺张浪费,切实把有限的资金更多地用于为人民群众办实事上。
    (五)进一步推进改革创新,提升理财水平。深入推进部门预算改革,实施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推进资产管理和预算编制的有机结合,提高预算支出执行的约束力。深化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推进国库执行动态监督工作,形成预算编制与执行相互呼应、相互制衡的高效运行机制。稳步推进政府采购管理改革,不断提高采购资金节约率。进一步完善监督机制,理顺财政监督机构与其他监督部门的关系,不断提升财政监督综合效能。继续开展“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积极探索建立防治“小金库”的长效机制。
    (六)进一步强化队伍建设,提高干部素质。深入开展创先争优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牢固树立责任意识、服务意识、纪律意识,积极开展财政干部职业道德规范教育,加强业务知识培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全面提升财政系统干部依法理财和廉洁自律水平,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业务拔尖、作风优良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为推动财政改革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各位代表,2011年我县财政工作任务繁重,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一定要把思想统一到县委、县政府的决策上来,自觉接受县人大的指导和监督,认真汲取县政协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团结一致,扎实工作,确保圆满完成全年预算任务,为加快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贡献!
 


 

 
返回首页】 【打印】 【关闭
关于我们| 版权说明| 使用帮助| 常见问题| 隐私保护| 不良信息举报
主办:中共乐安县委 乐安县人民政府 承办:乐安县政务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WWW.www.bjqxc168.com 赣ICP备07006551号
E_mail:999lax@jxfz.gov.cn 联系电话:0794-657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