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安县人大 乐安县政协 繁體版 | ENGLISH | 无障碍浏览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工作 > 财政信息
关于乐安县2013年县级总预算执行情况和2014年县级总预算草案的报告(书面)
来源: 县财政局   发布时间:2014-03-19   点击次数:   字号:
 

 ——2014年2月27日在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县财政局局长  袁国平
 
各位代表:
    我受县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2013年县级总预算执行情况和2014年县级总预算草案,请予审议;2014年县级预算草案,请予审查批准。并请县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13年县级总预算和县级预算执行情况
    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县推进“五大战役”、建设“五个乐安”的关键一年。全县财税部门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指导下,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积极应对各种困难与挑战,攻坚克难,奋力拼搏,狠抓组织收入,优化支出结构,统筹调度资金,确保全县财政运行规范有序,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平稳发展。
    (一)县级总预算执行情况
    1、公共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县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通过的2013年全县财政总收入预算为5.5亿元,全年完成5.26亿元,占年初预算的95.6%,同比增收0.65亿元,增长14%;占市政府下达的调整收入计划(5.23亿元)的100.6%。财政总收入中上划中央收入1.04亿元,完成年初预算的72.2%,同比增收0.27亿元,增长35.2%;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地方财政收入)完成4.22亿元,占年初预算的103.9%,同比增收0.38亿元,增长9.8%。
    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主要项目预算执行情况是:税收收入完成33505万元,占预算的109.3%,增长18.1%。其中:增值税4108万元,完成预算的200.8%,增长178.9%;营业税13458万元,完成预算的93.3%,下降11.8%;企业所得税2760万元,完成预算的79.4%,增长61.8%;个人所得税558万元,完成预算的27.9%,增长21.6%;烟叶税(收购环节)2233万元,完成预算的90.4%,增长12.7%。非税收入完成8736万元,占预算的87.4%,下降2.8%。其中:行政性收费收入4427万元,完成预算的55.5%,下降6.4%;罚没收入1139万元,完成预算的123.1%,增长136.3%;专项收入897万元,完成预算的81.5%,下降7.4%;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完成2273万元,增长216.1%。
2013年全县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完成17.2亿元,比上年增加2.91亿元,增长20.3%。
    公共财政预算支出主要项目预算执行情况是: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0130万元,增长19.3%;公共安全支出7211万元,增长8.4%;教育支出42011万元,增长8.1%;科学技术支出301万元,增长53.6%;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4426万元,增长102.6%;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8808万元,增长9.1%;医疗卫生支出18677万元,增长28.7%;节能环保支出3325万元,增长6.6%;农林水事务支出37240万元,增长28.1%;住房保障支出6498万元,增长66.9%。以上支出均包括上级专项追加的支出。
    2、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2013年全县政府性基金收入完成2.63亿元,同比增收0.24亿元,增长10.0%。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收入23792万元,同比增收1555万元;国有土地收益基金收入1598万元,同比增收569万元;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收入235万元,同比增收94万元;地方水利建设基金收入210万元,同比增收43万元;彩票公益金收入79万元,同比增收17万元。
    2013年全县政府性基金支出完成3.15亿元(含上年结转0.56亿元),同比增支0.19亿元。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支出24112万元,同比增支804万元;国有土地收益基金支出2735万元,同比增支561万元;大中型水库后期移民扶持基金支出1819万元,同比增支864万元;森林植被恢复费安排的支出488万元,同比增支421万元;彩票公益金安排的支出633万元,同比减支1138万元。
    (二)县级预算执行情况
    1、公共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13年县级财政总收入完成2.81亿元,完成年初预算的88.6%,同比增收0.23亿元,增长8.9%,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06 亿元,完成年初预算的80.2%,同比增长2.5%,增收0.05亿元。
    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主要项目预算执行情况是:税收收入完成16289万元,占预算的79.5%,增长10.4%,其中:增值税1133万元,完成预算的73%,增长3.3%;营业税7621万元,完成预算的88.1%,下降9%;企业所得税2386万元,完成预算的80.8%,增长72.4%。非税收入完成4351万元,占预算的83.3%,下降19.1%,其中:行政性收费收入2042万元,完成预算的63.8%,下降3.5%;罚没收入1139万元,完成预算的123.1%,增长136.3%;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273万元,增长24.7%;专项收入897万元,完成预算的81.5%,下降7.4%。
    县级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完成14.89亿元,比上年增加2.69亿元,增长22%。
    县级公共财政预算支出主要项目预算执行情况是:一般公共服务支出6428万元,增长34.7%;公共安全支出7211万元,增长8.4%;教育支出34313万元,增长7.5%;科学技术支出301万元,增长53.6%;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8552万元,增长10%;医疗卫生支出17510万元,增长35.6%;节能环保支出3325万元,增长6.6%;农林水事务支出31166万元,增长34.4%;住房保障支出6299万元,增长61.8%。以上支出均包括上级专项追加的支出。
    2、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2013年全县政府性基金收入完成2.63亿元,同比增收0.24亿元,增长10.0%。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收入23792万元,同比增收1555万元;国有土地收益基金收入1598万元,同比增收569万元;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收入235万元,同比增收94万元;地方水利建设基金收入210万元,同比增收43万元;彩票公益金收入79万元,同比增收17万元。
    2013年全县政府性基金支出完成3.15亿元(含上年结转0.56亿元),同比增支0.19亿元。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支出24112万元,同比增支804万元;国有土地收益基金支出2735万元,同比增支561万元;大中型水库后期移民扶持基金支出1819万元,同比增支864万元;森林植被恢复费安排的支出488万元,同比增支421万元;彩票公益金安排的支出633万元,同比减支1138万元。
    以上是预算收支执行数,年度决算编成后还会有些变动,届时再向县人大常委会报告。
    (三)预算执行特点及财政主要工作
    过去的一年,全县财税部门紧紧围绕各项工作目标,积极发挥职能作用,凝心聚力,攻坚克难,真抓实干,财政运行规范有序,财政改革深入推进,全县经济社会呈现健康平稳发展的良好态势。
    1、强化征管,做大蛋糕,财政收入有力增长。
    面对宏观经济下行、政策性减收等多重压力,全县财税部门采取有效措施,坚持依法治税、做到应收尽收。全年财政总收入完成5.26亿元,同比增收6473万元,增长14%,首次突破5亿元大关,收入呈持续稳步增长态势。
    一是严格征管秩序。按照省财政厅下发《关于进一步规范税收征管秩序严禁引税买税空转等涉税违法行为的通知》,严格预算管理,加强税收票证管理,强化税源监管,严格越权减免缓税。规范非税收入征缴,遏制非税收入不合理增长,确保财政收入真实可靠。全县非税收入实现8736万元,同比减收255万元,下降2.8%。
    二是明确征管责任。将财政收入任务分别下达到财、国、地征收部门,层层分解落实收入任务和征管责任。同时,加强财税各部门的通力协作,充分发挥“地税涉税系统”平台作用,制定有力的增收措施,促进收入足额及时入库,收入质量稳步提高,税收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全县税收收入实现43867万元,同比增收6728万元,增长18.1%,税收占比83.4%,同比增长2.9个百分点。
    三是加强收入调度。紧紧围绕年度收入目标,组织开展“首季开门红”、“财政收入双过半”和 “百日冲刺”等活动。坚持半月一调度、一月一分析制度,定期召开组织收入工作调度会,研判收入形势,随时掌握重点行业、重点产业、骨干企业纳税情况和变化动向;协调解决组织收入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确保财政收入按时序均衡入库。
    2、服务经济,促进发展,财政调控有力改善。
    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多方积极筹集资金,服务“五个乐安”建设,促进县域经济大发展。
    一是争取上级补助支持。通过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全力打好跑项争资攻坚战,全年争取上级补助资金达到15亿元,较上年增加2.32亿元,其中通过财政口的补助资金12.95亿元,较上年增加1.68亿元, 主要是专项转移支付增加5798万元,均衡性转移支付增加858万元,化解乡村垫交农业两税补助436万元,教育转移支付补助3066万元,产粮大县奖励增加219万元,军工破产企业办社会职能移交补助1134万元。
    二是加大重点项目投入。全年依靠土地出让收入、依托城投公司、文旅投公司二大融资平台,累计筹集调度财政资金5.3亿元,支持厚发工业园区、前坪工业园区、抚吉高速连接线、新汽车站、四九广场、乐安大道提质改造、前坪路人行道绿化亮化、流坑景区等重点项目建设,推动了园区经济发展,改善了城区基础设施,带动了文化、旅游等产业发展。
    三是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县财政努力筹措资金1.03亿元扶持企业发展,其中兑现企业奖励资金3600万元、支持优势骨干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及基础设施建设扶持资金4300万元、扶持全民创业及工业发展资金740万元、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安排助保风险补偿资金1000万元、争取上级企业发展等专项补助资金700多万元,全力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全年实现工业税收突破6900万元,其中税收超200万元的工业企业达6家。
    3、优化支出,注重民生,保障水平有力提高。
    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民生支出作为工作重点,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集中财力向民生保障覆盖并向社会事业延伸。
    一是民生投入不断加大,促进社会平稳发展。2013年全县涉及民生的财政支出14.82亿元,同比增长18.8%,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达到86%。其中:教育支出4.2亿元,增长8.1%;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 88亿元,增长9.1%;医疗卫生支出1.87亿元,增长28.6%;农林水事务支出3.72亿元,增长28.1%。
    二是支持“三农”发展,落实强农惠农政策。投入2640万元支持新农村建设及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投入791万元,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125个;投入6396万元,重点支持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农村安全饮水、中小河流治理、小型农田水利等项目建设,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投入1640万元用于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投入4357万元用于扶贫发展;化解乡村干部垫交农业两税债务595万元;通过“一卡通”发放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退耕还林、公益林补助等农业生产生活补贴23大项,共计1.96亿元。
    三是关注民生民利,推动社会事业发展。投入4990万元落实全县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投入5690万元支持学前教育、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建设等;投入982万元用于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餐。投入342万元用于文化建设,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投入509万元发放农村五保补助;投入931万元发放参战退役人员优抚补助;投入21324万元发放企业退休养老金;投入4087万元发放城市、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投入5159万元用于廉租房、公租房建设和农村危房改造、棚户区改造。投入630万元支持村卫生室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药品零差率销售;投入591万元,将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340元;投入1084万元,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均经费标准提高到30元。为全县80岁以上老人按月发放高龄津贴129万元;将干部职工津贴补贴从人均1.6万元/年提高到人均1.96万元/年,增加支出2930万元;扩大住房公积金缴存基数,将津贴补贴纳入缴存基数,按9%比例计提,增加支出1022万元。
    4、注重绩效,科学管理,财政改革有力推进。
    进一步完善健全财政体制和运行机制,坚持用创新的思路引领发展,用改革的办法破解难题,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
    一是深入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县政府下发了《乐安县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意见》,县财政局在实施意见指导下制定了《乐安县财政预算绩效管理暂行办法》,并成立了预算绩效管理领导小组,同时,选择20个单位对2012年已执行项目进行绩效管理试点评价工作。
    二是继续完善部门预算改革。全县所有预算单位全面实现部门预算;坚持科学理财,提高收入预算的完整性,提升支出预算的准确性;科学合理地安排项目支出预算,坚持民生优先,确保重大政策落实和重点支出需要;从严从紧地编制基本支出预算,坚持厉行节约,控制行政运行成本,减少“三公”消费。
    三是顺利开展 “营改增”试点。按照全省统一部署,在2013年8月1 日正式组织开展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工作,全县39户原由地税征收营业税的“7+1”企业,在规定时间内全部移交至国税局征收增值税,“营改增”试点改革顺利开展。“营改增”后,国税部门共征收“营改增增值税”2313万元。
    四是正式启动财政投资评审工作。为加强政府投资管理,强化政府投融资项目预、结(决)算及财务管理,规范投资评审工作,县政府制定了《乐安县县级政府投资建设项目评审暂行办法》,成立“乐安县财政投资评审中心”,正式启动财政投资评审工作。
    五是不断加强财政管理力度。加强政府采购监管力度,全年政府采购规模达到4911万元,节约支出751万元,综合节支率达到15.3%;加强会计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全年培训会计从业人员800多人;国库集中支付实现无纸化操作,资金拨付均实行网上办理;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妥善处理存量债务,严格控制新增债务,规范举债各项程序,防止出现债务风险;盘活财政存量资金,财政结余结转资金在上年的基础上清理、压缩15%;财政暂付款在上年的基础上压缩10%。
    六是深入开展各项专项检查。对家电下乡直补进行专项审查,追回家电下乡骗补资金200余万元;对2011年-2012年社会保障专项资金开展重点检查,发现违规收取管理费现象,追回违规使用资金73万元;开展全县财政资金监督检查,对存在的违纪情况责令单位整改,并收缴违规资金82万元;开展“小金库”回头看治理工作,173个单位进行自查自纠,47个单位进行重点检查。
    5、强化素质,建设队伍,干部形象有力提升。
    强化财政队伍素质教育,改进干部职工工作作风,提高工作能力和办事效率,心系群众、服务群众,有力提升财政干部队伍形象。
    一是加强素质教育。每周一定期召开学习例会,学习各级文件精神、政治理论、财经知识;不定期开展干部教育培训,全面提高干部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
    二是改进工作作风。严格落实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 “八项规定”、 “六项禁令”,践行“八项服务承诺”, 端正服务态度,增强服务意识。
    三是抓好廉政建设。大力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加强岗位腐败风险点查找管理,结合实际制定防控措施。
    (四)公共财政预算执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过去的一年里,财政工作在困境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突破,公共财政预算执行情况总体较为平稳,收支规模进一步扩大,财政保障能力明显提高,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财政运行中的困难和问题:财政规模偏小,财力十分薄弱,支柱财源尚未形成,财政硬性支出迅猛增长,财政收支矛盾依然突出,财政资金调度极为困难;收入质量有待提高,支出结构仍需优化;财力对上级财政依赖程度较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有待提高,等等。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认真听取各位代表、委员的意见建议,完善机制,强化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2014年县级总预算和县级预算草案
    201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也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充分认清发展形势,牢牢把握改革精神,是做好明年财政工作的前提,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我们要通过做大财政蛋糕、争取上级补助、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完善财政管理体制等措施,坚定信心,攻坚克难,努力保持财政持续健康发展,据此,2014年全县财政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按照全省财政工作会议要求,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战略布署,以科学发展为指导,全力以赴打好“五大战役”、建设“五个乐安”;贯彻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着力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提高收入质量,优化支出结构,严控一般性支出,保障改善民生,提升理财水平,加强绩效管理,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和谐健康发展!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和2014年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要求,综合考虑影响全县财政收支主要因素,2014年财政预算(草案)建议如下:
    (一)2014年县级总预算草案
     1、公共财政预算收支安排情况
    2014年全县财政总收入预算安排6亿元, 比2013年执行数增长14.1%;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63亿元,比上年执行数增长9.7%。
    2014年全县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63亿元,加上级补助收入3.0亿元(不含专项转移支付和一般性转移支付中非财力部分),减上解支出0.23亿元、还本付息支出0.08亿元、消化财政挂账0.3亿元,当年全县可安排的财力为7.02亿元。按照预算收支平衡的原则,2014年全县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安排7.02亿元。主要支出项目安排情况是:
    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1701万元,增长20.7%;公共安全支出4733万元,增长9.3%;教育支出18832万元,增长25.5%;科学技术支出125万元,增长9.8%;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1216万元,增长12.8%;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918万元,增长20.8%;医疗卫生支出5382万元,增长41.5%;节能环保支出198万元,增长22.3%;城乡社区事务支出1935万元,增长5.5%;农林水事务支出8550万元,增长14.7%;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支出7817万元,增长20.2%;其他支出5409万元,增长5.8%。以上支出不含上级专项追加的支出。
    2、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安排情况
    2014年全县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安排2.21亿元,其中:散装水泥专项基金收入38万元,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收入250万元,地方水利建设基金收入200万元,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收入75万元,国有土地收益基金收入1350万元,农业土地开发资金收入147万元,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收入2亿元,彩票公益金收入80万元。加上上年结余收入0.47亿元,基金收入总计2.68亿元。
    2014年全县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安排2.24亿元,基金上解支出0.04亿元,年终结余0.4亿元,基金预算收支平衡。基金预算支出项目是: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支出148万元,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支出2亿元,国有土地收益基金支出1350万元,农业土地开发资金支出247万元,地方水利建设基金支出200万元,散装水泥专项基金支出73万元,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支出304万元,彩票公益金支出80万元。
    以上是县代编预算,乡镇预算应由各乡镇依据《预算法》,本着收支平衡的原则进行编制,报经当地人民代表大会审议批准后,由县财政局汇总,并报县人大常委会备案。
    (二)2014年县级预算草案
    1、公共财政预算收支安排情况
    2014年县级财政总收入3.64亿元, 比2013年执行数增长29.5%;县级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53亿元,比2013年执行数增长22.8%。
    县级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53亿元,加上级补助收入3.0亿元(不含专项转移支付和一般性转移支付中非财力部分)、乡镇结算上解0.3亿元,减上解支出0.23亿元、补助乡镇支出0.59亿元、还本付息支出0.08亿元、消化财政挂账0.3亿元,2014年县级预算财力为4.63亿元,支出预算安排4.63亿元,预算收支平衡。主要支出项目安排情况是:
    一般公共服务支出7518万元,增长9.8%;公共安全支出4733万元,增长9.3%;教育支出17992万元,增长27.1%;科学技术支出125万元,增长9.8%;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666万元,增长6.1%;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154万元,增长22.9%;医疗卫生支出2883万元,增长2.8%;节能环保支出198万元,增长22.3%;城乡社区事务支出1935万元,增长5.5%;农林水事务支出3462万元,增长7.3%;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支出512万元,下降26.7%;其他支出2809万元,下降1.7%。以上支出不含上级专项追加的支出。
    2、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安排情况
    2014年全县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安排2.21亿元,其中:散装水泥专项基金收入38万元,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收入250万元,地方水利建设基金收入200万元,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收入75万元,国有土地收益基金收入1350万元,农业土地开发资金收入147万元,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收入2亿元,彩票公益金收入80万元。加上上年结余收入0.47亿元,基金收入总计2.68亿元。
    2014年全县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安排2.24亿元,基金上解支出0.04亿元,年终结余0.4亿元,基金预算收支平衡。基金预算支出项目是: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支出148万元,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支出2亿元,国有土地收益基金支出1350万元,农业土地开发资金支出247万元,地方水利建设基金支出200万元,散装水泥专项基金支出73万元,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支出304万元,彩票公益金支出80万元。
    三、2014年财政工作主要措施
    201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一年,根据“十二五”财政总体规划和省市财政工作会议精神,我们将以全面深化财政改革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按照“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围绕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继续巩固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认真落实各项积极财政政策,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高发展质量,壮大财政实力,努力服务经济发展。
    (一)围绕增收拓财源,提高收入质量,壮大公共财政实力。一是加大财源培植力度。完善前坪工业园区、厚发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园区功能,增强园区承载能力,围绕六大主体产业,大力招商引资,培育龙头企业,留住优质企业,发展新的税收增长点,促进税收收入稳定增长,力争财政收入税收占比达到85%。二是加大争取项目资金力度。认真研究财税政策,把握中央和省投资重点,找准县域经济与国家政策的契合点,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做好项目的谋划、筛选、申报工作,努力争取上级优惠政策支持,为我县经济发展筹集更多的资金。三是加大组织收入力度。严格收入目标考核责任制,明确收入征管部门和乡镇责任,形成各部门、各单位齐抓共管财税工作的局面;完善财税库银横向联网和综合协调机制,定期开展收入形势分析,加强对部门和乡镇收入的调度,保证收入均衡入库;加强重点行业和重点税种征收,严肃查处偷税、骗税行为,确保应收尽收;强化非税收入与基金收入征管,加大土地出让金旧欠清缴征收力度,当年土地出让金收入力争达到3亿元,加强非税收入征管,组织力量清收“三违”整治欠款,严格各单位非税收入管理办法兑现,清理收费项目,将非税收入控制在更加合理的范围内。四是加大拓宽融资渠道力度。要充分利用国家的信贷政策,通过城投公司和文旅投公司等融资平台争取信贷资金,力争2014年全年融资额达到4亿元;推进银企合作,推广“财园信贷通”模式,加大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力度,为企业贷款提供便捷服务;发挥财政资金调控作用,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有效缓解工业园区、城区建设资金瓶颈问题。   
    (二)围绕目标转观念,完善体制机制,推进财政体制改革。一是转变财政管理观念。为进一步深化财政体制改革,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立有利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现代财政体制机制,我们必须转变财政管理观念,从体制、机制、制度等方面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革,使财政管理方法适应经济发展形势。二是深化部门预算改革。按照全国、全省财政工作会议要求,深入推进政府和部门预算改革,健全预算编制与预算执行相结合的机制,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实行中期财政规划管理,研究编制三年财政规划,改进年度预算控制方式,建立定位清晰、分工明确的政府预算体系。三是深化“营改增”改革。做好“营改增”扩围工作,对新纳入“营改增”试点范围的企业,制定实施过渡期扶持政策。四是加强政府债务管理。建立政府债务管理及风险预警机制,把控制和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作为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将地方政府性债务分门别类纳入全口径预算管理,严格控制发生新债,安排资金化解旧债。五是推进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工作。推进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服务,凡社会能办好的,尽可能交给社会力量承担,即对属于事务性管理的工作,逐渐引入竞争机制,通过合同、委托等方式购买,从而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推进政事、政社分开,建设服务型政府。六是推广PPP(公私合作)模式。PPP是指政府公共部门与民营部门合作过程中,让非公共部门所掌握的资源参与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从而实现政府公共部门的职能并同时也为民营部门带来利益,传统的BOT、BOO模式就属于广义的PPP。推广PPP模式,是适应“国家治理现代化、市场起决定作用、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和推动城镇化健康发展”要求的一次变革,有利于规避财政风险、缓解支出压力、提高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和运营效率。特别是对控制化解政府性债务很有效果。
    (三)围绕理财增效益,创新管理方式,提升财政资金绩效。一是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将预算绩效管理前移至部门预算审核关口,部门预算编制与绩效目标编制同步进行,对重大民生支出项目开展重点绩效评价;2014年全县70%以上部门实现预算绩效管理,部门开展绩效评价的资金总量占本部门项目支出的比例达到40%以上,全县开展绩效评价的资金总量占本级财政专项支出的比例达到40%以上。二是开展财政投资评审。建立财政投资评审工作机制,坚持预算评审和决算评审并重,增强项目预算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实效性。三是推进预算公开透明。积极稳妥做好预决算和 “三公”经费信息公开工作,主动接受人大、审计监督,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监督,保障群众对财政预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四是完善预算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公务卡等管理机制;加强资金调度管理,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压缩结转结余资金,压减暂存暂付规模;完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建立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明确投入与产出,从预算管理上争取效益。
    (四)围绕节支优结构,坚持厉行节约,建设节约型财政。一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形成节约思想。通过政府网站、广播电视、内刊报道、下发文件等形式,加大建设节约型财政的宣传,大力倡导厉行节约,使各部门、各单位形成节约思想,深刻理解资金要用在刀刃上,对能节约使用的支出一律节约。二要进一步完善预算编制,严格预算约束。科学合理编制支出预算,增强预算约束力,做到有预算不超支,无预算不开支,使厉行节约成为一个长效机制。三要进一步树立过紧日子思想,控制行政成本。严格落实中央关于厉行节约的“八项规定”和《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及《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等一系列文件精神,严格控制行政运行成本。四要进一步压缩“三公”经费,启动公车改革。力争“三公”经费总体上比2013年压减5%,进一步完善和细化接待标准及要求,严格控制楼堂馆所建设和超标准维修及装修,做好公车改革准备,建立公务用车费用单车定额管理制度。五要进一步保障改善民生,优化支出结构。全力保障教育、医疗、社保、卫生等基本民生支出,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增进人民群众福祉;保障重点项目建设资金需要,新增财力向困难群众、农村、基层、城市公共设施和社会事业倾斜,支持经济社会发展。
    (五)围绕管理抓落实,坚持监管并重,加强资金规范使用。一是强化财政资金管理。完善各项专项资金管理制度,将财政资金运行置于制度制约之下;完善财政资金“三大系统”,对资金运行实施动态监控;严格按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的有关规定支付资金,防止以拨代支、虚列支出等违规行为。二是深化财政监督检查。采取收支并举、查管并重的方法,突出专项资金监管,继续加强民生资金监管,选择社会关注的热点、人民群众关心的重点和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开展专项检查,使各项惠民政策真正落到实处;进一步完善财政监督机制,深入开展内部监督,主动接受外部监督,切实保障财政资金和财政干部“两个安全”。三是严肃财政工作纪律。防止出现财政资金管理松懈、使用混乱、监管缺位现象,杜绝造假项目、虚报冒领、以权谋私、截留挪用、侵吞蚕食现象,一经发现,严加惩处,绝不手软;切实规范部门和乡、村两级的财务管理;对财政资金从申报、审核、立项、分配、拨付、存储、使用等环节实行全过程跟踪,问效检查。四是推进干部队伍作风建设。改进工作作风,坚持“心系群众、财政为民”服务理念,践行“八项服务承诺”,大力推进党风廉政建设,严格落实反腐倡廉责任制,以制度管人、以制度管事,确保干部清正、资金安全。
    各位代表:新的一年,在新形势下,全县财税部门肩负着光荣而艰巨的使命,我们将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和指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发扬艰苦奋斗、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全力确保2014年财政预算和各项财政工作任务圆满完成,为推进我县经济社会持续平稳健康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乐安县2014年公共财政收支预算表.xls
文件类型: .xls 9f5c9e5f0a3444273db12d147e55d2b4.xls (38.50 KB)

 

 

乐安县2014年政府性基金收支预算表.xls
文件类型: .xls 341ddc1f1555e548b248fb611ed2330d.xls (30.00 KB)
 
乐安县2014年预算公开、三公经费公开情况表.xls
文件类型: .xls 6c541b9ae3c696007ddad557b86055c0.xls (55.00 KB)
 
返回首页】 【打印】 【关闭
关于我们| 版权说明| 使用帮助| 常见问题| 隐私保护| 不良信息举报
主办:中共乐安县委 乐安县人民政府 承办:乐安县政务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WWW.www.bjqxc168.com 赣ICP备07006551号
E_mail:999lax@jxfz.gov.cn 联系电话:0794-657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