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故里 |
|
来源:
县旅游局
发布时间:2008-10-31 点击次数:
字号:【大 中 小】
|
|
|
【胡耀邦祖居地浯塘】位于乐安县龚坊镇浯塘村,胡氏世居地。这里山清水秀,人文懋著。吾居定元南,肇鸿蒙而为之塘,其小微茫,其堵汪洋,止而不动,挠而不浊,飞潺有意,呈月涵辉,千古澄鉴。 明末清初,浯塘村第二十三代京贵之子胡充饮等人迁徙到湖南浏阳文家市中和乡西岭下,两地交往甚密,同修族谱。浯塘第三十四世,西岭第十一世出了一位伟人,人民爱戴的领袖前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 2005年9月23日,胡耀邦总书记长子胡德平来这里寻根祭祖,联络胡氏宗亲的感情,促进了百家姓的团结,鼓励大家同心同德,为民族的繁荣昌盛,为家乡富裕安康,为构建和谐社会而奋斗。 【吴澄故里】 位于乐安县鳌溪镇咸口村。明宣德年间为纪念吴澄而建。吴澄(1249-1333)字幼清,乐安咸口村人。元代理学家、教育家。宋咸淳六年(1270)中试乡贡。宋亡隐居布水谷,潜心著作,学界称之为“草庐先生”。元至大元年(1308)召任国子监丞;皇庆元年(1312)晋升司业;至治元年(1321)任翰林学士诰授国史总裁;泰定元年(1324)升任经筵讲官。殁后追封临川郡公,谥“文正”。有《吴文正公全集》问世。祠宇座东向西,前门为青砖砌结牌坊式。门楣上端横额书写有“草庐公祠”四个大字,笔势遒劲。祠内分为前后两庭,中有天井,宽10.4米,进深19米,总面积197.6平方米。梁架穿斗式。昔日名人颂扬吴澄,留下许多对联:汤显祖的“道通东鲁三千里,名冠南洲百万家”;罗伦的“学本唐虞三代,道同濂洛诸公”;邹元标的“文水东环千古道源流不息,华山峰南耸万年山斗仰弥高”;陈献章的“孔孟以来真学者,朱程之后又斯人”;吴与弼的“玄旨发先一吃紧处反身求经片语顿回千古梦,大宗嗣圣学常惺法持一主敬雨心长结万年胎”。至今保护下来的惟有吴与弼的一对木板联,现已陈列在乐安博物馆。1980年经乐安县人民政府批准,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董必武祖居地流坑】位于乐安县西南部的流坑人才辈出,原党和国家领导人董必武也是这里的后代。 董必武,原名贤琮,字洁畲,号璧伍,又名用威,为流坑董氏合公第三十六世孙,红安董氏第二十世孙。 关于董必武的家世,经考证:董合第十一世孙董邦辅(文晃房洙派)由流坑村徙居本县牛田镇牛田村,而后由董合第十七世孙董奉高从牛田村迁往湖北麻城(即麻城董氏开基祖),清初再由董合第二十二世孙董级(麻城董氏第六世孙)从麻城迁至黄安县城南约二十多公里的傅董家村,稍后又迁至石家塝,直到董必武的前六代祖才迁到县城街定居。公元1886年3月5日[清光绪十二年(丙戌)正月三十日],董必武就出生在湖北省黄安县(今红安县)县城内城南街(今南正街)一户清贫的秀才家庭。 1975年4月2日7:58时在北京病逝,终年90岁。著作和诗词分别收入《董必武选集》、《董必武诗选》。 董必武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革命战士,是党和国家卓越的领导人之一,是一个无限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他把一切都献给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伟大的共产主义事业。 |
|
|
|
【返回首页】 【打印】 【关闭】 |